在通州区永乐店镇十里春风社区,居民们惊喜地发现,问需会上提出的两大“忧心事”,即将变成家门口的“舒心事”。这背后,是镇人大通过“七步工作法”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幸福账单的生动实践。
问需直击痛点:
教育医疗配套不足成焦点
作为永乐店镇目前唯一的社区,十里春风小区入住率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等配套不足成了居民们心头的“忧心事”。居民代表反映:“幼儿入园要跨镇接送,老人看病最近也要5公里,家门口什么时候能有个幼儿园、有个卫生服务站?”
在小区第一次人大代表问需会上,区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彭凯泉开门见山,直面居民的迫切需求。面对居民提出的需求,彭凯泉当场表示:“开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居民张女士说,随着小区入住率的提升,适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部分双职工家庭因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白天缺乏专人照料。目前小区周边无配套幼儿园,导致有适龄儿童的家庭面临“上学远、接送不便”的困扰,希望在小区内规划建设幼儿园,满足周边适龄儿童就近入园需求,同时增设覆盖2-3岁幼儿的小托班,解决“接送远、看护难”的双重难题。
彭凯泉边听边记,不时追问“孩子入园的话,早上送园时间希望在几点?老人平时需要哪些基础诊疗项目?”等细节,随后温和回应,“大家反映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难处,我们会尽快对接资源,让大家在家门口能办事、好办事。”
七步闭环推进:
从诉求到落地的全链条管理
会后,彭凯泉代表迅速行动,组织镇卫计部门、教育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召开协同会。做实了“收集、分析、提交、办理、监督、评价、反馈”的“七步工作法”,形成了从倾听民声到落地见效的全链条工作流程。
在七步工作法闭环机制的推动下,永乐店镇人大形成全链条工作流程,细化责任、督促落实。十里春风社区服务站与幼儿园相继建成投用,居民们正真切感受着“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十里春风幼儿园占地面积5075.29平方米,园内有教学楼一栋,地上三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划开设12个班,涵盖小托班,招收2-6岁儿童,配套2个室外活动场地和安全游乐设施。目前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9月将迎来首批新生,家长步行10分钟内即可接送。
让居民们关心的看病抓药难题也得到了解决。目前,社区服务站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可满足基础诊疗、医保办理等功能。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还计划配备血压仪、血糖仪等便携设备,将由卫生服务站与我们中心按需约定时间,安排全科医生与护士轮值上门问诊,重点服务独居、失能老人。”
抓实抓细解题:
推动“民生实事”精准落地
十里春风社区服务站与幼儿园的建成,是镇人大深入基层“问需”解题的生动实践。永乐店镇将继续跟踪服务站和幼儿园的投用效果,收集新的诉求;同时,把“问需”机制常态化,聚焦就业、养老、住房等更多民生领域。
彭凯泉表示,群众的诉求不能只停留“记在本上”更要“落在地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各部门的“任务清单”,人大代表的职责就是要当好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既要把声音传上去,更要把实事办下来。
去年以来,永乐店镇人大积极响应“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活动部署,将这项工作作为基础性工程抓实抓细,以扎实成效践行“副中心有我,代表有为”的担当理念。依托1个代表之家、5个代表联络站的阵地优势,镇人大组织代表常态化与群众开展多样化交流,广泛倾听“急难愁盼”诉求,聚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
当前,活动围绕“七有五性”补短板,重点聚焦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等民生领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工作中严格遵循“党委统、群众问、代表提、人大督、政府办、群众评”的路径,镇党委专题研究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按部门职责交由政府部门办理,力促问题高效解决——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年度监督计划重点督办,推动部分意见建议转化为镇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从问需会上听到的“忧心事”,到小区里建成的“舒心站”,永乐店镇人大用一套闭环工作法和扎实的履职担当证明:让“民声”真正入耳入心,推动“民生实事”“民生项目”精准落地,就能把群众的“诉求清单”实实在在地变成可感可及的“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