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社会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创新白皮书

2025-08-28 08:03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永顺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打造“幸福+”基层治理品牌,始终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描绘出一幅幸福和谐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对话一把手

  记者:永顺“幸福+”基层治理品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永顺镇党委书记谢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幸福+”基层治理品牌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永顺实践,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培育一批基层治理子品牌,让服务群众触角延伸到基层党组织各个环节,努力推动服务群众工作精细化、最大化,让永顺不仅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家,更让群众的幸福指数层层叠加。

  记者:今年永顺镇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永顺镇党委书记谢楠:今年以来,我们始终紧扣区委“提升基层治理年”目标,把“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水平服务群众”作为核心方向,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根本路径,重点抓好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社会动员、问题导向、双向融合、科技赋能的“六个坚持”,同步推进基层党建提升行动、干部培塑提升行动、全面动员共治行动、“七有五性”加力行动、“热线+网格”提质行动、平安建设升级行动等六大行动,从基层党建、队伍培育到平安建设,形成全覆盖的基层治理框架。

  记者:基层治理关键在“精准”,永顺镇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上有哪些突破?

  永顺镇党委书记谢楠: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的“烦心事”作为治理的“着力点”,从破解难题、强化民生、主动治理三个层面下功夫。

  比如在破解难题上,我们聚焦市政设施短板,实施西马庄村、北马庄村自备井改造工程,同时,推动一批老旧小区管线改造和水电表更换,努力让群众居住更舒心。在民生保障上,我们重点抓好养老、就业、法律服务三件群众身边关键事,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主动治理上,我们把“接诉即办”和“网格”结合起来,构建“统一受理、分类处置、闭合运转”机制,今年已处置网格各类案事件3万余件,实现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发现、提前解决”的转变。

  记者:面对接下来的工作,永顺镇在深化基层治理上有哪些规划?

  永顺镇党委书记谢楠: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激发活力、提升效能、做好服务”三个核心,把“幸福+”的画卷越画越宽。

  一是激发党组织活力。深化“红帆永顺”党建品牌建设,引领社区(村)、非公企业等推出更多“有特色、有实效”的基层治理品牌,激发各党组织积极性、主动性,让党建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成效。

  二是提升治理效能。重点建强永顺镇一体化综治中心,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同时,依托“网格+热线”模式,更快解决群众诉求,我们还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动员能力,构建多方参与的响应体系,让治理更高效、更精准。

  三是做好民生服务。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百姓生活更便捷。用“互联网+就业”模式搭建平台不断促进就业。同时持续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让村居更和谐、群众更幸福。

  我们坚信,只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以“幸福+”为纽带,就能凝聚起更多治理力量,画出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红帆永顺”引领基层治理

  永顺镇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创新推出“红帆永顺”党建品牌,串联起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

  在组织引领上,永顺镇不断延伸党组织覆盖范围,今年以来已在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成立3家党组织。同时深化“红帆聚智”区域化党建,邀请镇域重点企事业单位,走进居民议事厅,共同解决群众问题。在机制引领上,永顺镇以“三项清单”为抓手,落实“四个双向”机制,深化“双积分、双报到”,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在阵地建设上,永顺镇持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覆盖养老、教育、助老等领域;今年以来共安排298个为民服务事项,增强群众获得感。在能力引领上,永顺镇推进“红心塑才”干部培塑行动,有效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养,让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一线“有作为,显担当”。

  除此之外,永顺镇携手运河商务区联合成立党小组,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聚焦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商务服务和医产协同“3+1”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党建引领+产业服务+空间载体”多方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引水活源,打造产业集群,协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党建引领办实事

  永顺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切实推动了一批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显著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前电梯老是出毛病,上下楼提心吊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特别不方便。”社区居民王阿姨感慨地说,“现在修好了,运行平稳又安全,心里踏实多了。”

  位于竹木厂社区的4栋高层住宅共安装了17部电梯,这些电梯自2005年投入使用,因长期运转导致机械及电气部件严重老化,故障频发。面对这一民生难题,永顺镇高度重视,将电梯隐患问题列为镇级重点督办事项,多次听取社区汇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并在经费审批、工程招标、施工监管等关键环节给予有力支持和具体指导。

  竹木厂社区党支部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深入楼栋细致摸排,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并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成功申请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与12345平台专项经费共计近160万元投入电梯维修。在施工过程中,社区聘请专业机构制定电梯维修方案,并优选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同时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把质量与安全关。经过两个多月的维修,17部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得到根治,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切实保障了居民安全出行。

  “副中心有我”构建多元治理新格局

  永顺镇深化“幸福+”多元共治核心品牌理念,依托“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打破治理“独角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

  一方面,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社会动员体系。线上依托“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平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线下推动“镇级统筹—科室协同—村居落实”三级联动,同时全面推行“楼门长制”,在13个社区1619个楼门配备了1871名楼门长,把党员、社区治理人才推到治理前端,真正把群众事办实办细。

  另一方面,搭稳议事协商的“桥梁”。深化“四步走”议事协商工作法,解决了富河园小区安装充电桩等一批群众身边的热点问题;同时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代表列席镇长办公会制度常态化,依托“家站”平台收集意见,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

  此外,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合力。创新推出“永顺五好”典型品牌,选树出好村居、好邻里等五类先进典型,让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氛围越来越浓。

  服务企业出实招

  目前,永顺镇在营企业约1.6万家,辖区内有紫光科技园、金融街园中园等大型产业园区,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永顺镇积极探索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为辖区企业做好深度服务,以基层治理带动产业发展。

  今年5月,永顺镇携手运河商务区联合成立党小组,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的协同机制。为企业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配备专属服务团队提供“一对一”精准化定制解决方案,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在中燃油品入驻过程中,永顺镇联合运河商务区多次与紫光科技园区产权方协调对接,带领企业进行实地踏勘,推动企业顺利入驻。同时,永顺镇协同运河商务区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联动区发改委、区投促中心等单位,开展送策入企,为优质企业入驻铺平道路。

  党小组成立以来,永顺镇与运河商务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央企5家、国企1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上市公司子公司1家。吸引了常山凯捷健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六经堂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注册资金超千万元的高质量企业相继入驻紫光科技园区,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还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家站”平台见实效

  永顺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回家进站”,认真聆听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永顺镇“小切口”为民办事的精准度。

  “早上开车出小区太堵了,天天排长队”“能不能拆除小区东侧围墙,再加个出入口,我们出行也方便”,自从潞通新路通车以来,惠兰美居C区和D区的居民经常到社区居委会反映出行问题。作为永顺镇的人大代表,惠兰美居社区书记刘宇晶听到居民诉求后,立即走访小区开发商了解情况。

  经开发商介绍,惠兰美居小区建成交房时,原规划在C区、D区东侧设置小区出入口,但当时东侧潞通新路未动工,实为一片荒地。为了小区安全管理,开发商在出口处建起了围墙。但这一规划导致C区、D区不得不共用地下车库出入口,每逢早晚高峰,小区内部道路严重拥堵。如今,潞通新路已正式通车,居民都希望开放此前规划的出口,提高小区内车辆的通行效率。

  了解相关情况后,刘宇晶在社区居委会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与居民代表、相关部门等商议解决办法。经多方沟通协调,刘宇晶提出了“拆除围墙,方便小区居民出行”的建议,并提交到镇里,永顺镇高度重视该“建议”,积极协调资金予以支持。目前施工方已经进场施工,住在惠兰美居D区的居民很期待:“以后出门道路畅通,就不会再耽误送孩子上学了。”

  刘宇晶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主动服务上门,主动了解群众需求,主动倾听居民心声,为群众解决各类难题。”

  博士智家谋实策

  永顺镇创新打造“博士智家”区域

  化党建平台,吸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高校师生深入社区,以专业智慧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博士智家”平台以支部联支部的形式进行共建,探索“匹配需求—调查研究—议事协商—带头实施—群众共治”的共建做法,根据不同对象和需求设计了三条线路:“聚智助企线”助力企业党建与法律咨询,“社区更新线”改善人居环境,“心愿认领线”则注重解决居民实际问题。

  在悦澜家园,中央美术学院团队为楼门文化带来了全新设计方案。两套方案分别以“让楼门内社区和谐之花在党建引领下绽放”和“党建力量 星聚悦澜”为主题,打造可DIY的展示区域,居民可以自由创作、更换内容,志愿风采、生活点滴皆可上墙。“通过视觉设计和模块组合,让楼门文化能够循环更新,持续生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韦吴瑕介绍。这种鼓励居民亲身参与、共同设计的理念,赢得了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通过“博士智家”平台,永顺镇更充分发掘辖区内外资源,吸引高层次单位及高素质人才向辖区聚集,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民主法治、文教体卫等重点领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切口小、能落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推动成果转化,共建实践基地,共同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京ICP备080039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625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