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CBD核心区的楼宇出租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这样亮眼的数字背后,有属地街道和社区的一份力。
CBD核心区有三分之二属于朝阳区建外街道。这里的干部和社工要服务一栋栋楼宇,在这些“竖起来的社区”中,党建引领为企业搭台攒局,几年来共落地488个合作意向。
让小马拉动大车
建外街道方圆4.4平方公里,集中了39个外国驻华使馆、147栋商务楼宇和12个居民社区,1.6万家企业在这里经营。全市排名前十的高楼,就有7栋坐落在建外。
“我们既要面向居民提供生活型服务,也要面向企业和白领提供生产型服务。”建外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建立告诉记者,街道干部总共百来人,算上社工也只有300多人,“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很突出。
去年,建外数字智脑启动建设,目的就是把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这是一套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系统,打造了不同的服务场景。
就拿消防检查来说,以前,执法人员要一家家检查,免不了加班加点。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各方协调、整改复盘。即便如此,漏洞仍难以杜绝。如今,上千家后厨安装了“动火离人”AI智能识别监测设备,一旦发现风险,红外热成像相机就会报警。同时,这套系统也会识别不戴厨师帽、吸烟、玩手机等10种异常行为。针对违规吸烟投诉集中的楼宇卫生间、楼梯间,建外街道加装了213套烟感设备,一旦有违规行为,立即通过电话、短信通知等方式告知管理方。
今年以来,街道12345诉求量同比下降38%。
两个月“扫”一遍楼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党建在CBD的商务楼宇中很有存在感。这源于党建始终在服务企业发展的主业。建外街道的干部和社工,人人都要服务“竖起来的社区”。就像在居民区一样,他们对商务楼宇也要“包楼入户”,每两个月“扫”一遍楼,问问大家有什么需求。
然而,辖区光是税收过亿元的商务楼就有38栋,世界500强企业有148家。建外街道定期开设经济类课程,所有干部和社工要轮训。“建外的干部懂经济、懂企业,我们交流时始终在一个频段上。”正大中心楼宇党委组织委员任爽说,“企业有什么需求,包楼干部很快就能理解。”
比如,企业装修前先要提交审查材料,跑几个部门。向街道反映后,简化了流程,只要二维码就能完成材料报送。快递小哥在写字楼外摆摊儿分拣,影响了周边交通。建外街道、金桐楼域党委、环境和交通部门、快递企业共同想办法,以中海广场为试点,在楼内开辟了收发派送中心。
147座商务楼被划分为9个楼域,彼此之间共享空间、设施和资源。据统计,各楼域共打造了82个实体党建空间;96个会务、教育等阵地可以无偿或低偿共享;与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也实现互联互通。
为企业链接资源
近日,记者在建外街道办见到了一家企业的行政人员,他们正为新的办公空间寻址。
为什么不找写字楼招商团队,而要找街道办?“选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位置和空间、合适的商业配套,如果楼内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就更好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听说街道办有一套数字孪生系统,可查看所有楼宇的情况,能够动态显示出租率,实时生成三维可视化招商地图。观看者能查看入驻企业,并走进空置楼层查看窗景。
写字楼出租率是商务区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非常宝贵。截至目前,数字智脑累计匹配企业选址需求300余次。
建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栋介绍,通过走访企业,他们梳理出200多条贸易产业链,找到了6000多个产业链细分节点。目前,已经为369家企业促成了488个合作意向。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共举办13场企业资源对接会,达成53个合作意向。前不久,正大中心楼宇党委促成正大集团与国际药食同源研究院、北京奥睦益健康科技研究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签约,意向金额43.8亿元。
通过搭台攒局,2024年,建外街道累计引入873家企业入驻,填补空置产业空间超12.2万平方米,楼宇出租率今年上升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