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样停车会造成拥堵。”昨日,在临河里街道华业步行街,一支由玫瑰园社区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正在守护街区秩序。这些志愿者们身着统一队服,针对商业街交通管理的痛点,耐心向骑车人讲解交通规则,呼吁规范停车。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临河里街道从辖区居民需求出发,坚持全体临河里人共建共治共享,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环境蝶变擦亮文明底色
打造人居环境“硬实力”是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临河里街道通过环境秩序精细化治理,融合裸地治理、小微项目、接诉即办等工作,排查辖区边角地、裸露地块、拆除地块,见缝插绿3.4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还绿于民,玫瑰园社区、运河滨江社区获评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深化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加强桶前值守,发动2200余名小学生参与,实现“家校社”联动,引入再生资源企业,推进低值可回收物体系试点,提高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累计创建11个市级示范小区、4个示范商务楼宇。
夯实“空间阵地”,临河里街道打造“四圈五室”格局,完成4块区域、5个街道级活动场所个性化设计及规范化建设,实现辖区居民全覆盖;结合老旧街巷改造,不断挖掘街道历史、廉洁文化、党建文化、精神文明等内容,打造“4街3巷1广场”8个“宣传微景观”,形成开放式精神文明教育新阵地,实现“一墙一文化,全街全巷是风景”的浓厚宣传氛围。
向上向善培育文明风尚
文明创建没有旁观者。临河里街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淳化民风、志愿服务汇聚民力、文明实践凝聚民心、宣传引导畅通民声的作用,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街道强化“榜样”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持续挖掘辖区优秀人物代表,丰富推选途径,打造“临河星光”特色选树品牌,广泛宣传身边榜样、凡人善举、先进集体事迹,常态化形成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5人获评“通州榜样”季度候选人,1人获评“北京榜样·青年榜样”。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临河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人数逐年稳步递增,累计志愿者服务时长超6.9万小时。目前,街道已形成“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服务模式,在凝心铸魂中激荡“文明”新气象。
传承赓续激活文明细胞
“为今天的活动点赞,文化自信必须从小培养树立!”暑期青少年“民俗文化·国学非遗传承”系列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在微信群中点赞。临河里街道通过党建带团建、队建,联合辖区学校,以辖区青少年、青少年家庭为主要受众群体,开展寒暑期系列活动,参与青少年达千余人次,辐射辖区居民近万人。
以文化人,临河里街道围绕精准服务群众,依托辖区范围内的特色商圈、先进社区及代表学校,实现精神文明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首创文明条例系列漫画,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换装”为图文结合的创意漫画、“文明罚单”、填色本,共开展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千余场。
以文润街,围绕辖区产业资源,临河里街道将传统文化融入辖区商圈、产业园区等,举办系列以文创为核心,融合传统节日、节气元素,串联非遗文化展示及体验的“临河雅集”创意市集文化活动,打造“临河雅集+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双IP。单场市集活动接待居民超10000人次,进一步撬动消费市场潜力、点燃消费新活力。
临河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持续深化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创新拓展临河有“理”品牌内涵,将精神文明软实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