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河北海事局与天津海事局签署《海事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备忘录》,试点开展船舶所有权登记、船舶国籍证书核发、船舶电台执照核发、船舶电台识别码核发、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核发、船舶名称预留、船舶识别号授予七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
根据备忘录,河北海事局和天津海事局将在各分支机构政务中心开设津冀跨域通办窗口,建立代收转办、受理审核结果互认、线上协同办理等机制,实现不同海事行政主体之间的跨域通办。
备忘录还提出,支持分支机构曹妃甸海事局、东疆海事局在两地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开展其他海事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条件成熟后复制应用推广。
河北海事局政务中心副主任张朝旭介绍,备忘录的签署,将更好地统筹津冀海事政务服务资源,为创新实施“新船开航”“船舶交易”等“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服务场景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推进海事服务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此前,曹妃甸海事局和东疆海事局已经试点开展了船舶所有权登记、船舶国籍证书核发两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并取得良好效果。
2024年11月,曹妃甸海事局在为“意成山”轮原船舶所有人颁发船舶注销登记证明书的同时,为新船舶所有人颁发由东疆海事局签发的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和船舶国籍证书,完成首单海船转籍“不停航办证”业务。
“意成山”轮由天津东方国际海运有限公司购入,需要从曹妃甸转籍落户至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海事部门了解到,天津东方国际海运有限公司实际办公地点在曹妃甸,“意成山”轮长期从事电煤运输,按照过去的政策,船舶买卖交易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0天,这期间船舶需处于停航状态,不能经营,企业船舶停航成本巨大。
针对这些情况,曹妃甸海事局与东疆海事局联手为企业定制解决方案,提出为“意成山”轮实施津冀自贸试验区“跨域互通+不停航办证”新模式。由新旧船舶所有人同时向曹妃甸海事局提交船舶转籍“不停航办证”注销登记和所有权、短期国籍登记申请。津冀两地海事部门安排跨域通办专员积极协调注销手续与新登记手续的衔接,通过告知承诺、并联办理、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服务合理优化办理流程,并同步进行受理预审工作,确保业务办理衔接一致,实现注销登记与重新登记无缝衔接,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船舶注销登记、船舶名称核定、船舶所有权登记、短期国籍证书核发,直接减少公司运营成本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