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社会发展
把老房子改造成小微博物馆等公共空间

2019-01-17 22:21   来源:北京晚报

  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认为,目前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仍存在公共空间数量不足、功能单一、品质不高等问题。许泽玮建议,核心城区腾退后的历史建筑、四合院,通过以空间换服务的方式,改造成为小微博物馆、书店等公共空间。

  许泽玮举例说,西城区郭守敬博物馆去年开馆一个月后,来访观众突破一万余人次,志愿者公益讲解57场,服务2000余人次,通过社会化运营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核心城区腾退历史建筑、四合院改造非常有必要,但是目前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仍存在公共空间数量不足、功能单一、品质不高等问题,如一些服务设施功能不亲民、不方便,公共绿地不连续、可进入性差等,难以满足市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亟须升级改造。

  解决这些问题,许泽玮认为,可以通过以空间换服务的方式,对这些未被利用的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通过改造成党建理论教学中心、公共阅读空间、博物馆等,通过社会化运营,既节省了政府的投入和人力等财政支出,又有效利用了腾退疏解后的空间,这种创新实现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双赢。

  许泽玮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特色阅读空间、博物馆的运营,探索新型的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可能性。开展白领读书会、邻里读书会、阅读沙龙等覆盖全区的公共阅读活动,同时提供免费阅读、免费借阅、公益讲座、诗书朗读等服务。

  二是将公共空间当作一个服务体系运营。书店经营者、博物馆经营者既要考虑经济效应,也需要考虑社会效应。书店应做好咖啡茶点供应、文创产品销售、培训展览举办等周边服务,培养自己的读者群,在延长开放时间上进行细致化分析,让公共阅读空间真正为生活带来书香涵养,塑造城市新的面貌。

  三是结合各区文化,打造符合主题特色的阅读区域。结合各区公共空间地域文化和各区特色,打造适合本区文化发展需求、民众普遍欢迎的公共阅读空间。根据各区文化打造公共阅读空间,将这些文物古建重新带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四是探索历史建筑的有效利用。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力量来承担纪念馆的日常业务运行,更好地调动和统筹社会资源,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激发纪念馆的文化活力,为北京市小微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目标。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