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社会发展
北京市发布“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

2016-06-24 09:44   来源:北京晚报

  震后5至10秒 可发超快测报预警

  记者23日上午从北京市地震局了解到,北京市地震局会同市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单位,完成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未来五年,本市将在更高层次上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通过地震监测台站、台网的优化、改造、升级,实现震后5至10秒地震超快测报预警、1至2分钟地震速报、5分钟仪器烈度速报、30分钟震源参数速报等公共服务。

  学校医院推行减隔震技术

  规划内容突出注重夯实基础。针对地震监测预测预警、震灾防御、应急救援和公众防震减灾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努力突破长期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瓶颈。夯实地震监测预测基础,联合津冀协同开展区域地震观测台网规划布局,优化整合三地地震监测资源,加密重点地区测震和简易烈度计台网,升级改造现有强震台网,建设地震速报预警平台,实现地震超快测报、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

  夯实震害防御基础,继续推进深部结构和活动断层精细化探测,强化大震风险源的判定与实时监控。继续推进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城乡结合部建设以及老城区平房院落修缮改造,继续实施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推进桥梁、水库、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潜在危险源及文物古建筑等抗震隐患排查和除险加固,基本消除建构筑物抗震隐患。确保新改扩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开展农村工匠《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的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农村民居建筑图集。在具备条件的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重点地区建观测科学实验场

  规划还注重能力提升。通过地震监测台站、台网的优化、改造、升级,实现震后5至10秒地震超快测报预警、1至2分钟地震速报、5分钟仪器烈度速报、30分钟震源参数速报等公共服务;通过建设宽频带、综合深井、GNSS观测台网和人工主动震源观测系统,建设延庆-怀来盆地、平谷-三河等重点地区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场,实现地下应力应变及介质结构变化动态监控,遴选适合本区域环境特点、稳定可靠的观测系统,获取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地球物理场动态变化信息,提升地震预测能力。

  此外,规划还注重区域协同。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地震构造相通、地震灾害相连,有必要以自然地理和构造属性为导向,协同解决制约跨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难题,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京津冀防震减灾协同发展。

  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遴选库

  规划希望通过运用探测新技术,开展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构造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深部结构探测,开展平原区壳幔结构、盆地结构探测和隐伏断层精细化探测。研究区域地球动力学、构造应力场、活动断层、断陷盆地与大震孕育发生之间的关系,建立震源模型,结合宽频带、综合深井、GNSS和人工主动震源观测数据,综合研判大震风险源,开展大震风险预警探索。完善地震实时灾情获取系统,研发低空飞行器数据采集技术,研发适合社会公众使用的灾情实时上报系统。依托手机热力图等手段,提升地震灾害影响分布的获取能力。完善震后快速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应急指挥专题图件快速产出和推送系统,实现指挥部与地震现场信息交互推送,提升地震现场工作实时技术支持能力。继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编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制定配套的疏散安置预案和疏散演练规程,强化运行管理。建立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遴选库。强化“第一响应人”专业培训,加强震后心理干预职业培训。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