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社会发展
本市“减负令”今起实施学校不减负家长可举报

2013-03-19 00:00   来源:北京日报

  

  孩子们在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举办的校外兴趣班上,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新学年开始,本市中小学改变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生生活,减少课外作业量,提供更多的校外活动时间。 本报特约摄影 孙山
  今天起,本市中小学“减负令”正式实施,截至昨天,各区县教委均已出台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八条新规的实施细则。家长还可监督“减负令”的实施情况,市教委以及部分区县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学生和家长举报。
  东城:双休日作业不加量
  东城区教委要求辖区各学校通过建立健全考试审批登记制度、试卷评估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试题难度,规范考试方式、科目和次数。
  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两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小学各学科和初中考查学科的成绩评定推行等级制。各学校将探索建立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动手操作、口试等相结合,以及分层选择性考试与优秀生免试等制度,不得按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列和公布名次。
  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时,禁止学校采取或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全区不在小学各年级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除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外,全区不统一考试。
  各中小学将加强对作业的科学管理,严控课外作业总量。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课外作业,提倡分层作业,双休日和节假日不应加大作业量。区、校将抽查教师的备课内容与布置的作业量。
  西城:向家长公布作息表
  西城区教委要求各校坚持小学每节课40分钟、初中每节课45分钟。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26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不得超过15课时;三至六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0节;初中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
  各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应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学校要每学年上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各年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由中小教科审查备案。
  西城区禁止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不得统一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报名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活动,禁止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各中小学校不得为学科类竞赛活动提供场地。
  此外,该区还要求各校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保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及发展科技、艺术特长的时间。
  朝阳:减负入学校绩效考核
  朝阳区要求不同学段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内容。初中要兼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和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以及日常在校学习作息安排。小学则通过加强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研究、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加强作业研究等方式“减负”。
  朝阳区教委要求各学校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和评估机制,减负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朝阳区教委还制定对全区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的实施方案,以学校自查和检查的形式专项督导学校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控制作业量、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禁止违规补课、教辅用书管理、各类竞赛管理等重点内容。
  石景山:早8时前不上课
  石景山区教委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市、区课程计划,不得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非考试科目的课时。
  各中小学校不得早于8点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对8点以前到达学校的学生,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接管,并指导学生开展晨练、晨读等自主活动。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学习以外的时间,学校须精心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
  学校可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适当调整课时长度。保证学生每次课间休息不少于10分钟,严禁教师拖堂、提前上课。
  今后,该区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将减负增效和学生体育健康纳入校长、教师年度考核。
  门头沟:监测减负随时发布
  门头沟区吸纳社会行风监督员、家长、教师,对各校减负进行督促、检查和综合治理。同时,在门头沟区教育信息网上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信息发布平台,随时发布减负信息、监测信息。
  目前,该区中小学正依托“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研究”项目、“师生学习力提升”项目、“高效课堂研究”项目、“考试评价研究”项目、“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项目、“深化英语教学方式改革研究”项目等,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各校教师也研究完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制度,落实检查评价机制,将日常管理纳入教师考核;立足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科教学基本功为重点的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深化校本研修,深入持续地开展专题性、制度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监督:减负举报电话开通
  学校不减负,学生和家长可拨打电话举报。
  市教委教育服务咨询热线96391将成为减负监督电话,接受学生和家长举报。部分区县也公布监督电话,欢迎市民监督减负落实情况。例如门头沟要求辖区各中小学向社会公布减负工作监督电话。同时区教委也公布监督电话,分别为监察科电话69844771,中教科电话69842423,小教科电话69842673,接受社会、学生、家长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马上就访
  中小学出新招儿提前减负
  早在今天之前,部分中小学已开始推新招儿,提前减负。
  朝阳实验小学设计了“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习心理负担”监控系统,形成日记录、周监控、月评估制度。上课时,老师可以在线分析作业结果,寻找学生的知识欠缺点,然后进行个性化辅导。
  史家小学分校将原来周三的“无作业日”改为学生“自主日”,学生可以利用周三没有作业的时间,自主选择诸如帮家长做家务、社会调查、体育锻炼、读课外书等活动,去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和家长学做家务,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还可以走进社会做调查,进行感兴趣的课题研究;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读课外书,或是针对自己学习困难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弥补不足。
  黑芝麻胡同小学则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设计新颖的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趣味性。例如语文作业,老师让学生通过写观察日记来锻炼观察能力,通过给课文找配乐,来加强孩子对文章的理解,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多种能力。
  曙光小学则尝试让孩子们上网写作业,为学生减负。
  27中要求教师每天在黑板上书写当天作业预计时间,保证当天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对于布置作业量大的老师,学校将与教师谈话,进行纠正。
  此外,景山学校小学部则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课业负担;五中分校将每周三设立为“无作业日”;广渠门中学建立了学生学情中心,完善学生课业负担监控体系。
  社会反响
  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
  此次减负新规赢得社会普遍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家长不领情,他们担心:孩子作业少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邓女士的儿子在城区一所知名小学读三年级。减负新规公布后,她儿子所在学校通知了家长,且立刻执行。现在,她儿子每天回家做作业的时间不到半小时,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男孩子本来淘气,万一在课堂上没注意听讲,回家又缺少相应的巩固练习,知识学得能扎实吗?”
  与她有同感的还有袁先生。他的孙女正在上六年级。寒假里,孙女所在的小学取消了寒假作业本,几乎没留什么书写作业,孩子高兴了,他却担心孩子的成绩。在他看来,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确应该减轻,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学习基础知识还是需要训练的,特别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学校应该因人而异,给他们留点小练习。
  新闻延伸
  用课外活动代替死读书
  减负后,学生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开展应试教育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会不会因此受益?
  市教委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对学生在校时间和课时数的规定是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的,但并不意味着到点就要放学,考虑到家长们的接送需求,学校会组织一系列课外活动。同时,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馆和活动站等,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为发挥其公益性和社会性,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市教委正考虑让其进学校,与校内教育形成有效衔接。所以,新规并不是将学生推向社会培训机构,而是用课外活动代替死读书和机械地做作业。
  据悉,东城区已启动了“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从现在起到2030年,该区将搭建“聚集资源、开发课程、培养个性、双学籍管理”的区域人才培养平台,丰富、拓展、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学院制”发展。该区还将设立“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东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学院”、“东城区青少年体质健康学院”、“东城区青少年国际教育学院”。同时与国内外著名学府、重点实验室、人类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单位建立合作机制,按不同需求形成时间长短不等、实践内容各异的国际、国内游学课程,打造10个国际国内英才培养基地,为20%的学生搭建高端的教育实践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硬件、师资、项目优势,逐步形成一百个国际国内重点资源,为40%左右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成长的沃土;在“学区化”管理基础上,以课程资源中心和优质资源校为龙头,就近建立以重点校、重点项目为单位的资源基地,实施“学区选课制”,通过区域内各校学生自主选课,逐步形成1000门长短结合、以实践为基础的特色课程,满足60%左右学生的特色发展需求;深入拓展 “蓝天工程博览课”和“社会大课堂”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向全区100%学生开放的1万个可供学生选择或者教师加工的资源普及项目。
  相关新闻
  东城中学生加入“社会实践营”
  本报通讯员 徐光晔 张慧
  每年的4月,北京二中高一、高二的学生都会迎来特别的一天——职业见习日。学生们能够走进企业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职业需求和行业特点。据悉,自去年5月东城区在十家企业设立首批中学生“社会实践营”以来,目前参与“社会实践营”的企业已接近百家,东城区已有三分之一的中学加入了“社会实践营”计划。
  据了解,东城区青少年社会实践营项目是在全区各中学开展的针对全体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工程项目,项目自去年开展以来,已在近百家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营”。
  “每年的4月学校都会开展职业见习日的活动,现在学生们正在从东城区教委提供的近百家企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最终进行职业见习的企业。”二中副校长许柬介绍,企业深度游除了可以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和岗位,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合理的职业规划,也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了严格的社会规则。“有些学生有迟到的习惯,在学校老师可能处理的方式很宽容,但他在企业看到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处罚制度,就会真正懂得守时的意义。”
  东城区教委中教一科负责人表示,在大企业中设立“职业训练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社会实践营”区级实践平台的搭建不仅解决了在联系企业单位时各学校“单独作战”的局面,也保证了各个接待企业的接待质量,近百家的企业让学生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目前东城区已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加入“社会实践营”计划,“社会实践营”企业每三年挂牌一次,东城区将根据企业的接待质量决定是否继续授牌。
  高中生学习最不快乐
  本报记者 贾晓燕
  昨天,本市首部系统的中小学生学情调查分析报告正式出炉。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学习快乐度随年级的增长逐渐下降。相比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学习最不快乐。
  该研究项目为期三年,由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抽样选取了1.5万名包括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在内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和学习快乐度。
  静听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听觉型学生占8.7%,视觉型占12.6%,动觉型占33.3%,均衡型占45.4%。初中生中听觉型学生占9.9%,视觉型占29.8%,动觉型占27%,均衡型占33.3%。普通高中生中听觉型人数占13.37%,视觉型占37.18%,动觉型占23.44%,均衡型占26.01%。职业学校学生中听觉型学生占7.2%,视觉型占13.9%,动觉型占11.1%,均衡型占67.8% 。
  专家介绍,目前本市各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以“讲”、“记”为主的“静听教育”模式,在课堂上主要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听觉型学生人数在各类学生中的比例是最低的。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小学至高中呈现出“听觉型、视觉型学生比例增高,动觉型、均衡型学生比例下降”的趋势,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不利。专家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科技发明人员的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的研究报告,但人们在阅读科学家生平传记时,能够明显地感到他们的生活充满动感。很多发明不是坐在屋里静思冥想出来的,而是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灵感、大胆试验,创造出来的。
  单一教学模式扼杀学生想象力
  调查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学生分析型思维数据依次为:45%、31.1%、18.3%和20.8%;总体把握型思维数据依次为:12.2%、17.3%、24.5%和28.8%;均衡型思维数据依次为:42.8%、51.4%、57.2%和50.4%。
  专家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在思维上他们越来越追求符合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
  不过,小学二年级学生分析型思维比例达到55%,偏高,而总体把握思维的比例只占2.6%,反映出小学教育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存在一定问题。很多学生呈现同一种思维方式,说明这一阶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照顾到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单一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年级越高越不爱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本市各类学校学生学习素质处于良好状态,多数学生学习比较快乐。不过,随着年级的增长,存在快乐度下降的问题。
  据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快乐度为94.9%,初中生下降到88.1%,高中生降至80.4%,职业学校则降到76.5%。这说明,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产生了20%的不喜欢学习的学生。
  导致学习快乐度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教学模式、思维方式的培养、家庭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状况等。比如,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压力,缺乏轻松乐学的状态,而职业学校学生也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专家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友善用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