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社会发展
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 农民就业将享员工式管理

2012-03-20 09:08   来源:北京日报

  农民以员工身份从事农业工作,将可像企业职工一样,签订劳动合同、按月领取工资、享受社会保险,而不必再“看天吃饭”。这种就业模式今年将在全市得到推广,本市促进就业政策向一产延伸,这是记者昨天(19日)从绿色岗位就业经验推进会上获悉的。

  作为全国首个开展绿色岗位就业工作的城市,北京启动了绿色就业行动计划,并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就业工作的通知》。今后,本市将注重开发从事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的直接性绿色岗位,从事绿色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间接性绿色岗位,以及从事治理污染等领域的绿色转化岗位,推动绿色就业。截至去年底,全市新开发绿色就业岗位2.45万个,帮助1.65万名城乡劳动力就业,在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方面实现良性互动。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本市将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密切跟踪郊区水岸经济带建设、生态林管护、水系治理、植树造林等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国际园林博览会、世界种子大会、世界葡萄大会即将召开的契机,做到项目建设与岗位开发、项目实施与就业服务同时进行,产业园区建设和农民就业基地建设相结合。

  对于绿色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将加大。将现有促进就业政策向一产延伸平移,经济实体招用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工作,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实行员工式管理的,可以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还要建立绿色就业岗位的征集、评估机制,整合绿色岗位资源,对于承担政府出资开发的生态林管护、水系治理、植树造林等绿色项目,优先安置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的公益性绿色就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据了解,目前顺义区已促成北京国际鲜花港、福劳尔花卉等企业与杨镇、北务等周边镇343名临时工(季节工)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成为正式职工,通过“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使他们享有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待遇,迄今没有发生任何劳动纠纷。

  此外,本市还将实施绿色岗位素质提升工程,推进绿色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绿色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实现城乡劳动力更高端、更稳定的绿色就业。市区县将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辟绿色就业服务专区,收集、筛选和发布绿色就业岗位信息,为劳动者和就业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

  马上就访

  昔日“花农”变“花工”

  “我脚下这块地,原来就是我家。”顺义国际鲜花港保洁组组长王海玲现在虽然还是农民,但和许多城里职工一样,签着劳动合同,上着五险。

  顺义国际鲜花港占地3000多亩,几乎占了杨镇红寺村所有土地的三分之二。而红寺村,由于地处河东四镇交界处,交通不便,属于顺义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国际鲜花港建设项目几年前入驻此地时,村里多剩下些老弱病残,壮劳力大多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和空港工作。村领导为了解决就业,与鲜花港项目方在租赁合同里增加了一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的条款。“没想到,我们这些留在村里的比他们外出打工的还强。”现在,王海玲虽然仍干着她熟悉的垄地、除草、浇水施肥的庄稼活儿,却从原先年收入不过七八千的“花农”,变成了每月领2000多元工资的“花工”。

  像王海玲一样,红寺村目前在国际鲜花港“就职”的村民就有100多人,附近四村八乡的农民也不少。

  每天早上6点,58岁的苏仕民都会骑上他的电动车去国际鲜花港上班,10点下班。午休后再去上下午班。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既新鲜又安慰。

  这一切得益于去年底他与鲜花港签下的3年劳动合同。“这是我这辈子头一次签合同。”苏仕民是南彩镇望渠村村民,“像城里的职工一样上五险,月月领工资,以前不敢想。”

  苏仕民大半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年前学着别人的样子养牛,累不说,也没有挣到什么钱。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多时养了15头牛,占了两个劳力,1头牛一年能挣1000元,15头牛一年才挣15000元。而现在,一个月不加班也能拿1800元工资,一年就是两万多。“花把式这活儿我熟,比家里的农活轻省多了。”

  苏仕民没有走出农村,却完成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身。

  经验之谈

  顺义区去年6334人绿色就业

  作为本市率先试点绿色岗位就业的区县,顺义区去年共推动6334人实现绿色就业,昨天受到了全市表彰,顺义经验也将被推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向阳在总结经验时介绍,顺义坚持“农民不离土地,就近就业”的原则,在用人主体、用工结构、社保模式上发生了“三个转变”,全面推进一产农民就业员工化,临时工就业正规化,确保农民“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促进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平等就业。

  一产从业人员员工化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推动临时工与所在的一产企业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实现正规就业,享受“稳定工资+职工社保”待遇;一种是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成立股份公司,散户农民以土地、大棚等生产资料入股,并在公司正规就业,实现农民就业员工化,享受“稳定工资+职工社保+分红”待遇。一产从业人员员工化后,农村劳动力成为企业正式职工,就近就业,享受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收入,就业质量得到提升。目前,顺义区花卉、籽种等产业直接带动绿色就业已达712人。今年顺义区还将造林3.5万亩,直接带来种植、管护等3500个岗位。

  此外,顺义区还大力开发了二三产业绿色岗位,包括引进高新技术、物流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的绿色就业岗位,促进该区劳动力高端岗位绿色就业。去年全区引进的绿色产业和产业转绿项目就达30个,全部建成后将直接产生绿色就业岗位5.6万个。截至目前,全区在二三产业绿色岗位就业的人员已达5622人。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