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地道遗址,对文物遗存进行保护修缮后,已成为一处免费参观的红色教育基地。遗址所在的院落里,还复原了一段20多米长的地道,供参观者实地体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场村属于平南腹地。党组织在平南地区开展工作时,常遇敌人“清剿”,就利用群众家中的白菜窖、白薯窖藏身,这些简单的地洞就是地道的雏形“蛤蟆蹲”。1943年8月,霸东苇塘会议后,平南地区发动党员、民兵和群众开挖地道。1944年前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王场村木匠李焕章在自家东跨屋下面挖了秘密地道,搬开土炕旁边的柜子,就是隐藏平南敌工部同志的秘密地道入口。
大兴区平南红色文化研究者杨景波介绍,王场村地道分为2层,上层距离地面约3米,长约100米,通往西北方向的沙窝村;下层距地面约5米,长约700米,通往东北方向一片坟地。地道上窄下宽,洞顶呈半圆形,截面略呈三角形,洞内高约1.5米,可猫腰前行,宽约1米,可供2人侧身而过。
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同时,大兴区还在王场村地道遗址所在的院落里复原了一段20多米长的地道,供参观者体验。相比于王场村地道遗址,这段体验式地道洞内高度将近2米,成年人行走起来也很方便。
王场村地道遗址作为平南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英勇抵抗的历史。当前,王场村正在试点建设红色美丽乡村,除了地道遗址,还打造了农工文化展示区、平南抗战大兴展览馆。截至目前,王场村已累计接待来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0余家参观团体,接待人数突破5000人次。
接下来,大兴区将持续围绕平南红色遗址遗迹,汲取各方智慧,共同推动平南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讲好平南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