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居民生活
北京社会各界专家会诊回天地区历史遗留问题

2019-12-05 14:03   来源:千龙网

  日前,由北京联合大学首都法治研究中心牵头,与中国人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的第3期“回天治理论坛”在京召开。本期论坛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组织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机构负责人以及社区居民代表,一起探讨回天地区社会治理中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和路径,构建回天社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北京回龙观和天通苑社区即回天地区居住着80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的规模。作为一个居住回龙观15年的居民,国家发展改革委《改革内参》编辑部主任刘学军在发言中说,现在回天地区社区历史遗留问题成堆,题题化解均有难度。比如,该社区治理较差,导致部分居民拒交物业费,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不高,公共维修基金不能用、停车位紧张,物业公司还得应付物价上涨,成本增加,致使公共设施无法及时维修更换,服务质量下降,相关设施破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社区治理要抓住关键人、关键事,用各类团体把人组织起来,这是我党优良传统、工作方法。”刘学军建议,以党建为引领,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你是党员就得干就得起带头作用,这是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落脚点。如果我们不能把社区党员积极性动起来的话,这肯定不行。” 人人有责,人人去参与社区治理,就需要政府、开发商、物业、社区、居民要厘清职责、各尽其职、各尽其责。

  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李晓壮副研究员以《城市社区自治实践的基本路线--回天大型社区治理趋向》为题,提出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让我国社会治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并剖析了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深远意义。

  李晓壮提出,社会生活共同或社会共同体,就是社区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需要通过“自治”的方式实现,并且社会治理体系是多元主体加治理技术,党委、政府等都是主体,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便是治理技术。由此,由多元主体加治理技术,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向共同体这种层面上去跃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李丁做了《互联网在基层治理共同体营造中的作用——以回天地区为例》的主旨发言。他从技术改进基层治理的情况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于回龙观治理主体的发育和成长中的作用,并提出当前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首都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杨积堂教授《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关于回天治理研究的思考》为题发言提出,回天研究和回天治理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尤其是既要“融入、投入、深入”社区参与观察,又能够“跳出来”,以更高的视野发现回天社区中“代表性、普遍性、特殊性”的真问题,再切切实实“落下去”,尽力而为,力所能及地参与到社区治理实践中来。专家们要在研究回天治理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在回天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中形成示范效应。

  本次论坛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李素芳副主任讲话介绍说,“回天治理论坛”是伴随着回天地区的3年行动计划而产生的。这个论坛关注度很高,北京市发改委也很重视。前段时间在《回天专报》里对上期论坛情况有个介绍,蔡奇书记还进行了批示,要求“把这个论坛办好”。

  李素芳副主任强调,北京市发改委在组织实施3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通过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回天社区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与硬件同步推进的,市领导也非常重视的,是北京市社工委、市民政局牵头的软件方面的建设,主要是加强社会治理方面的任务。

  伴随回天地区这样一个超大型社区治理应运而生的,是“回天有我”的品牌。李素芳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如何发展壮大“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品牌,围绕社会治理中的党建引领、政府服务、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以及动员百姓参与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实化相关任务。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