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居民生活
为百姓办实事——东城两百"为民服务项目"成品牌

2011-12-13 08:56   来源:

  百姓的事,就是党和政府的事,东城区每个街道、社区的党组织,都在为居民百姓创新各种服务形式:

  老人需要送餐服务,别急,有“阳光驿站”帮忙;想参与社区管理,有意见建议想提,“百姓议事厅”、“社区论坛”里畅所欲言;社区人太多,担心工作人员管不过来、服务不到,别愁,“支部建在网格上”让服务没有缝隙……

  记者自东城区了解到,该区整合、优化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坚持“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建设”,创新、深化各项服务群众的工作,使每一个党组织都有服务群众的特色做法和成效,共形成两百个“为民服务”的品牌。

  民是天,党员、干部当公仆

  伴随着第一场雪的降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东城区北新桥街道“365阳光驿站”里的党员志愿者,每天一大早儿,该街道16个社区的“365阳光驿站”里,他们都在忙忙碌碌中开始新的一天。

  “365阳光驿站”,是北新桥街道一项“为民服务”的创新品牌。“365天,天天有服务。”该街道有关负责人说,以服务人民为荣,党员、干部当服务志愿者,从身边小事做起,服务社区。

  吴桂宝就是“阳光驿站”的一名志愿者,60多岁,党龄40年。他有一手维修的“绝活”,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为居民义务修理各种电器,小到电水壶、半导体、儿童玩具,大到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谁家的煤气灶坏了、油烟机不转了、下水道堵了,他都上门帮忙,还自己掏钱到处奔波购买零配件。

  今年的一天,一位老居民回家发现门锁打不开了,立马想起了吴桂宝。正在吃饭的老吴,放下饭碗立即赶去,三两下修好了门锁,解了老人燃眉之急。

  “365阳光驿站”中,这样尽心尽力、无私为社区服务的党员志愿者身影,随处可见。截至今年,“365阳光驿站”累计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近万次。

  老百姓就是“天”,党员、干部当公仆为百姓服务,在东城已蔚然成风。东总布社区的“党建同心结”、“爱心银行”,东花市街道南里东区的“爱心传送带”,永外街道的“365服务热线”……各有各的特色,个个不同,但受益的人,都是百姓。

  民做主,社区建设邀百姓拿主意

  很多“为民服务项目”的开展还让居民做主,党和政府邀请百姓为各项工作拿主意。“我的家园,我做主。”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的居民们拍着胸脯说。

  怎么做主?该街道76岁的居民陈祖荫给记者介绍:“咱有‘居民开放空间’,社区胡同里的大事小情,咱居民敞开了说,决策一块儿定。”

  “党和政府把居民请进管理空间,让他们参与社区事务,民主决策,一起执行。街道和各级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百姓决策形成、执行过程,从中给予引导、协助、支持。”交道口街道有关负责人说,“为民服务项目,让居民拿主意,政府去落实。”

  该街道的鼓东大街68号院里,住着居民199人,先后召开了10次“68号院环境整治”开放空间讨论会,老住户、新居民、物业代表都参与,共同制订方案,清理杂物、成立院自管会、改造凉棚和自行车棚、签订居民自治公约、修整路面……各项工作在居民的参与下,形成了决策,加快了进度。

  让老百姓当家做主,百姓的参与热情也不断提高。菊儿社区居民在社区社会服务综合管理工作站的引导下,自发成立了“我爱我家”宣传小分队,张贴社区安全防范提示贴、治安巡逻、政策宣传……大家伙儿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居民当家做主”的品牌,也处处都有。钟鼓社区的“家和万事兴”、清水苑社区的“党员、居民议事会”、东外大街北社区的“一家亲民族融合会”……把百姓请到决策的过程中,让政府的服务更贴近百姓需求。

  民为先,为民服务没死角

  社区居民多,为民服务的项目会不会覆盖不到,党员、干部会不会管不过来?东城区各个街道、社区把支部建在网格上,为民服务没有死角。

  东城区东直门街道,面积2.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00余家。辖区内既有高档住宅小区,也有老旧小区、平房拆迁区;居民中既有流动人口,也有外籍人口;无论是收入水平、文化层次,还是服务需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如何为不同人群服务?该街道创新地提出了把“支部建在网格上”,结合该区推行的网格化管理,将10个社区划分为34个网格,并在网格层面逐格建立党组织,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

  街道工委要求,网格党组织必须“示范引领、组织协调、服务党员、联系群众”,网格内的党员必须“管好家庭事、关心邻里事、做好楼门事、参与社区事、关注社会事”。

  如此一来,每一个细小的网格里,都有了为老百姓服务的党员队伍,每一项服务的开展,也更加符合所在网格的百姓需求。更多的服务模式也被创新出来。

  东外大街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常慧林,主动给格内的居民群众送去联系方式卡,成了居民的“义务帮工”;十字坡社区2号网格老党员、京城指路大王谢亮现已82岁,每天依然坚守在人流如织的东直门交通枢纽;胡家园社区5号网格“群众心目中好党员”刘玉琴,视敬老院老人如父母,为老服务成“主业”;“中国爸爸”刘红军,数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美国留学生……

  “支部建在网格上”,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地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东城区把两百个“为民服务项目”打造成品牌,让百姓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