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北京海淀医院停车场里一派繁忙景象。穿着各色工服的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骑着电动车匆匆而来,送完订单后又匆匆离开。快递能进院,外卖能上楼,让海淀医院相比其他医院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随着首都社会领域“友好之城”建设的推进,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推出10个方面87项系列服务措施。其中,海淀医院成为全市首家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
没有保安阻拦,也无需复杂报备,位于中关村商圈的海淀医院,是最受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欢迎的目的地之一。“停车方便,充电便宜,医院对我们真的挺照顾。”美团骑手辛海波说。在海淀医院,小哥不仅能进院,还可以上楼,这大大减少了配送的等待时间。“我们送单快一点,工作人员和患者就能早一点拿到外卖。”
在海淀医院,每天活跃着大约上百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从2024年开始,海淀医院响应建设“友好之城”的号召,对院内设施进行了更新、提升,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我们优化了指路标识,增加智能快递柜,并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开辟外卖快递专用车位,设置专用充电桩。”海淀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徐长甫说。
除了环境上的友好,海淀医院还推出多种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上的指导和帮助。今年以来,海淀医院走进社区,外卖、快递站点,开展义诊服务,并开展多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AED使用等院前急救培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海淀医院还录制了75条科普视频,在海淀街道“快递小哥暖心驿站”循环播放,向新就业群体普及健康知识。
徐长甫介绍,海淀医院还开通了线上健康咨询平台,由院团委招募27名来自临床各科室的青年医师,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及时专业的在线健康咨询。该平台采用实名认证方式注册,目前已有300余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加入。
据了解,海淀区今年将建设一批“友好医院”。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友好医院”的落地,有助于带动更多单位加入到“友好之城”的建设中来,通过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友好氛围,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