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宏观经济
生活品质提升促进消费加速升级

2016-11-08 09:36   来源:新华社

  更时尚的服装、更健康的食材、更个性的牙膏、更环保的汽车……国人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反映了从温饱到小康的生活方式转变,也由此带来一场大众消费需求侧的“品质革命”。

  “衣食用住行”带动消费升级

  成都市民周丽已经习惯每天下班时在手机上预订想吃的菜品,这样当她半个小时后到家就能收到冷链配送的新鲜食材。“就是图个放心。”周丽说,虽然价格稍贵,但普通工薪家庭也能承受。

  小众化产品开始吸引更多眼球。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的研究,2015年中国个人护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增长率分别为7%和1%。这意味着,尽管销售量几乎持平,但由于高价高端产品走俏,驱动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类似现象并不鲜见,在服装行业,主打“快时尚”“轻奢风”的品牌越来越流行;在家装行业,“定制化”“环保型”产品渐成主流;在家电行业,“智能化”“互动型”产品抢占了更多份额;在汽车行业,“新能源”“多用途”产品也已风靡市场。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认为,更好的衣食用住行体验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从温饱到小康、从刚需到品质的转变正在发生,并正在诱发大众消费品市场的升级变局。

  供给侧自我加压响应需求变化

  面对消费结构的快速变化,国内消费品工业企业一度未能在供给侧跟上节奏。但随着消费品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上严酷的市场倒逼,由供给不足导致的消费增长瓶颈问题开始破冰。

  这种压力首先在传统行业传导。作为家电行业老兵,四川长虹曾被对手逼至墙角。但消费需求升级带来机会,长虹相继推出系列智慧家庭产品,逐步占据市场主动,重回第一梯队。

  而在服装行业,个性化和时尚化市场需求也已对企业传统的研发和生产模式带来颠覆性变化;在餐饮业,以大众化为主体的多业态、精细化、品质化、特色化的新格局也已形成。实际上,不仅传统企业,即使是处在业界顶端的品质标杆企业,也在自我加压。

  如在竞争白热化的智能手机领域,市场驱动力由“先求有”的首机用户转变为“有经验”的换机用户。而中国手机厂商已经迎头赶上,华为、小米等品牌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国际贸促会研究院的报告认为,虽然母婴类商品消费中国际品牌仍占主导,但通信产品、家电产品中的国产品牌占有率会进一步提高。

  渠道优化助力“中国好品质”

  消费方式的变化对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渠道也提出更高要求。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2016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中国去年创造了近4万亿元的收入,但是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满意度仍低于实体店。

  对此,西南财大西财智库研究员尹响认为,应支持发展具有良好信誉、正品率高、货物来源可靠、售后服务有保障的电商平台,同时对售假贩假、消费者满意度低的电商平台进行规范或淘汰。

  实际上,电商对线下消费渠道的冲击已无法逆转,但实体零售业“有人有店”的优势仍是线上渠道不可比拟的。“不能把它看成纯粹的销售渠道,而是品牌商与顾客的连接点、顾客服务的一个场景,服务也将从店内延伸到店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尹响说。

  此外,中国制造的好品质应该能让消费者可感知、可识别、可受益、可监督。杨继瑞认为,社会力量可在协助政府与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推动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