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宏观经济
9月出口数据大幅跳水 中国外贸筑底还有多远

2016-10-14 09:52   来源:北京商报

  国际市场不振、大宗商品疲软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依旧不容乐观。昨日,国新办召开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披露,9月全国进出口总值2.17万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下降5.6%,相较8月大幅下跌11.5个百分点,外贸整体表现也远不及市场预期。业内表示,虽然从今年前三季度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9%,虽然跌幅相较一季度的5.9%、上半年的下降3.3%继续收窄,但在外部环境依旧恶劣、国内企业内在竞争力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筑底反弹尚需时日。

  三季度外贸好转期望落空

  此前受8月进出口双涨局面提振,业内对三季度外贸降幅继续收窄寄予厚望,但9月的出口数据无异于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仍然是不尽如人意,绝对规模同比下降”,黄颂平表示,从全球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全球贸易继续萎缩,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仍然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

  “目前国际市场外部环境依旧恶劣,国内企业内在竞争力也尚未形成,外贸形势依旧难言轻松”,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伴随着各类利好利空政策来回角力,进口、出口金额大幅波动、时好时坏均属正常现象,8月的进出口数据虽然显露出了止跌回稳的迹象,但外贸整体距离回稳乃至反弹还有相当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人民币贬值幅度加剧,对美元中间价报6.7298,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也刷新了六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有分析认为这对出口企业是一定利好。白明表示,尽管劳动密集型等微利出口企业会极大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但考虑到人民币刚加入SDR,国际化脚步加快,不能任由其长期贬值,依赖货币贬值带来的基数变化提升外贸数据难以为继。

  大宗商品、高精尖产品出口疲软

  出口数据滑坡的背后,多类重点商品出口情况也是不容乐观。而在高精尖产品方面,由于外需持续低迷,以液晶显示板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涨幅呈下降趋势。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0.7%,液晶显示板出口同比下降2.6%,而2016年1-9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液晶显示板出口同比下降13.1%。

  此外,由于技术等原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势也暂不明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中国外贸还是以传统机电产品出口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等高端产品与欧美差距较远,外需依然较弱。不过,王军也表示,液晶显示板等个别商品出口波动很正常,无需太过敏感。虽然9月外贸进出口下降明显,但整体来看,三季度跌幅还是有所改善的。

  而作为当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业态,虽然没有详细数据佐证,跨境电商也因外贸承压加重了运营负担。“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跨境电商发力的C2C、B2C领域,改变了过去国际贸易没有零售的窘境,继续深入发展将实现国际市场、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白明表示。

  外贸距离筑底还有多远

  多类重点商品出口形势欠佳,不由令人担忧,中国的对外贸易距离真正的筑底回升还有多远?“近几年国家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进出口底部企稳的迹象较为明显”,黄颂平表示,自今年7月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为35.8,这表明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

  不过,白明对于后市的预测却相对谨慎,他坦言目前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各国经济复苏困难,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四季度的外贸走势将继续保持时冷时热的波动态势。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王东堂此前也公开表示,今年3月以来,我国出口降幅已经连续收窄,但从全年看,外贸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阻碍因素包括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综合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而在订单和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逐渐增多”。

  王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外贸跌幅能否持续收窄还需观望国际市场。“外部市场对外贸影响很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加息等问题带来国际市场的变化将对世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针对国际市场变化,王军提出国内企业必须依靠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目前,汇率困难、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凭借传统低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维持中国在国际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必须提升研发成本和品牌策略,通过创新和技术提升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华为、海尔等品牌在国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原因是一直注重研发。以华为为例,华为每年研发资金占公司利润的10%,这在国际上也非常少有”。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