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宏观经济
不能仅看宏观政策松紧

2015-11-21 00: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在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自去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有人对此忧心忡忡,也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现象。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依赖多种因素,包括传统产业的后发优势、人口红利、低成本策略、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环境成本的支出、高度出口导向。利用这些因素发展经济,主要是采取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来发展经济。现在,这种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

  政府主导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不仅限于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政府主导投资的有效性在减弱,投资的边际效用在递减,投资越多,单位新增投资的效益越低。正如我们看到的投资越多,产能形成越大、无序的市场竞争使得产品的价格就越低。除了政府垄断的行业,企业的利润随着产能的增加在递减,大量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失去了投资动力,以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也就难以为继。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方式必然出现变局。现在中国经济中,传统产业的后发优势削弱,人口红利基本消失,基础建设开始饱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重化工业阶段的发展已经进入后期,这些都会滞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未来中国经济中,服务业的发展会超过制造业,服务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正在形成;城镇化发展主导,城镇的经济聚集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主导经济发展,绿色行动本身就形成巨大产业规模。这些都与我们过往的经济增长模式路数有所不同。

  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过程中,投资于股票市场需要对此有所认识。过去,投资者过于偏重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在政府主导投资的模式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与投资有着线性关系,宏观政策放松,投资很快就会出现增加。而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放松,并不会立即增加企业的投资。我们看到,央行已经多次降准降息,货币供应一松再松,但是社会融资总规模仍然增长缓慢。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767亿元,分别比上月少增85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770亿元。在宏观经济政策宽松的背景下,银行照样惜贷、企业仍然缺钱,这些都是产能过剩、投资效益低下的缘故。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制约企业发展的是研发和创新。有了研发和创新,企业就有吸引消费者的产品,企业就有了定价权,企业就有了利润,并进入良好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在股市投资中,我们需要把着眼点从单纯看重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转向注意企业行业方向、竞争能力成长上来,以适应变化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