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宏观经济
以结构转型深化进一步释放经济内生动力

2015-07-02 0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虽然我国经济增长符合预期目标,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对复杂的国内环境,各地经济运行走势分化。6月上旬,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形势调研组分别深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等地区,在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安徽、四川8个省份了解到,在全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总的政策基调下,8省份重点配套落实国家政策,有些省份主动提出探索建立 “政策储备库”,视经济运行情况适时推出。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综合调研情况来看,8省份在促进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缓解实体经济困难、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加快释放市场创新创业活力等领域主动作为,以期尽快出清过剩产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同时,作为市场主体,一些企业不等不靠,主动因应宏观经济下行压力。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调研中看到,一些中西部省份,尤其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份认为,当前是争取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支持的黄金期、关键期。围绕国家明确的七大工程包、六大消费工程、三大战略、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投资领域加强对接,抓好项目前期和项目库建设。

  江苏省在省级层面重点培育发展878个工业新增长点,全力推进444项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新增销售3亿元以上大项目的监控。安徽省对重大项目逐一进行梳理,明确工作节点,进一步加大项目协调和督察力度,力争上半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70%左右。湖北省则重点围绕294个省级重点项目,认真落实“优先供地”等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等对接机制,争取6月底前开工率达到80%以上。

  而在“投什么”的问题上,各省根据原有产业基础各有侧重。

  湖北省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谋划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推进机制。

  安徽省强调了6大重点方向和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生态环保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重点推进项目建设,这些重点领域涵盖面广,瞄准前沿发展技术,贴近市场发展需求,有利于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四川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成都汽车制造、四川石化及下游产业、川东北天然气能源化工等重大产业基地,切实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浙江省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完善5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数据库,深化2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的服务跟踪机制,实施“双千工程”项目计划,加快建设10个左右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上海市以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来扩大投资增长空间,上海市除了启动老旧住宅供电设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外,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分阶段改造升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全面有序推进市政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

  狠抓实体经济解围,是实现经济企稳的关键突破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实地调研中体会到,无论是省市地方政府层面,还是企业界,甚至老百姓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趋同,对于实体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更具迫切性。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安徽省座谈时获悉,安徽在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完善帮扶机制,依法依规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加大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尽快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第一时间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适时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实行工商企业基本水价同价。积极搭建银政企沟通、交流、对接平台,加大融资性担保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

  湖北省发改委和经信委的有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介绍情况时表示,湖北省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维度更广更深,如推出稳定工业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缓解企业结构性和季节性用工短缺、缓解项目用地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环境不优等系列政策。督促金融机构规范续贷审批程序和时限,帮助企业“过桥”。根据企业生产和销售周期,灵活调整政府间歇性资金用款和还款时间。支持企业利用企业债券、创业板、“新三板”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等多渠道融资,尤其是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四川省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这个目标不动摇,构建完善和整合延伸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做优做精一批拳头产品,投产达产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点推进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为全省长远发展积蓄后劲。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在全省400多万家各类市场主体中,省属国有企业只有13家。近年来,该省一方面大力推进以“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主要内容的市场主体升级,强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实体经济回归实业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脱虚回实。

  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环节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是中央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得到的反馈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潜力巨大,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

  一些省市的经济职能部门对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坦言,“三驾马车”中有增长点,“三次产业”中有增长点,关键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积极发现和努力培育。

  对此,江苏省发挥科教大省、工业大省“双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持之以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增强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平台,实现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的同步增长,做大新增长点。用好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机遇和条件,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机遇,培育新增长点。

  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采访时表示,安徽省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围绕谋划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意见的推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创新支持体系,修订拓展创新型省份建设有关政策,将政策体系升级到“1+8”,形成覆盖创新驱动全过程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力争更多项目和工程进入国家规划。

  浙江省则是研究制订 “万企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新产业培育与企业管理创新。一是力争全年新增百家以上省级以上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推广百项以上网络信息技术等重大新技术,推广百项左右“浙江制造精品”,推广百项左右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等现代制造模式。二是培育新产业,围绕重点领域,着力发展信息经济、高端装备、时尚和节能环保等一批万亿级产业。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周效门介绍,上海市是以大力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把握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机遇,吸引国内外具有高级资质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入驻,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断提升上海外贸能级。二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发展,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

  广东省对于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做法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深入推进“广货网上行”活动;深挖市场消费需求,出台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稳定住房消费,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一市一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川省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继续细化落实支持天府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完善新区管理体制,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推动天府新区全球招商,促进现代制造业和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加速聚集。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内生动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8省份能够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稳定的同时,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改革举措落地,着力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除了一些共性做法,各省份结合自己省情,敢想敢试,力争寻求效果突破。

  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重点清理取消不必要的生产经营准入限制、行业管理规定,规范企业投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环节;加强纵横联动协管,确保已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落到实处。

  天津市副市长王宏江谈到简政放权时表示,天津市启用“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份清单管边界”、“一份单卡管通关”、“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份表格管检查”的办法,统一了各区县、各部门的行政审批;统一监管大市场、大部门;在全国率先将非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全部“清零”;建立了区域通关中心,使京津冀三地海关之间实现一体化作业。湖北省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全省行政审批前置管理办法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性意见。深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统筹开展省、市、县三级新一轮权力清理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省直单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浙江省深化经信系统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推动简政放权,开展“零土地”技改审批改革,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安徽省特别强调了简政放权,要求今年7月1日之前,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运行,形成省、市、县、乡 (镇)四级贯通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体系;全面落实“先照后证”,实现“三证合一”,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有序推进重大改革事项,围绕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农业农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重大专项改革,合理确定改革时序,加快启动一批标志性、关联带动作用强的重大改革。

  湖北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27项年度重点任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加快“三证合一”改革步伐,探索“同城通办”机制。安徽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切实抓好16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具备条件的国企整体改制、整体上市,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建设。江苏省重点出台的改革落地措施包括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减免税费、降低电价、清理中介;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小微企业转贷方式。

  大胆开展先行先试。在此次调研的8省份中,有的区位优势明显,有的经济发达,无论是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还是治省管市的先进经验都有典型意义。

  扭转外贸形势,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主要试点任务之一。通过创新海关监管制度、创新贸易发展方式、推进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贸易发展。

  湖北省则明确推出,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重点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展审批服务、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加快试点进度,为申报武汉内陆自贸区创造条件。

  彰显市场主体地位,企业主动调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一些企业家纷纷向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表示,企业应顺势而为,改变自己的格局,跟上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及时调整战略。“企业若能勇于创新,调整步调,就会如鱼得水,相得益彰;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

  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采访时也强调,“新常态”下必须发挥企业、政府、社会三个车轮的作用,三向联动,相互推动。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天津走访永泰红集团时,该集团董事长李德福说,5年前,他的企业就已从房地产开始“断臂转型”,目前,他旗下的公司已成国内唯一一家生命细胞企业,同步涉足的还有高端养老产业。

  在湖北武汉调研时,人福医药集团副总工程师李绪荣对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表示:“企业主营业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都已经到了一个增速的平台期,所以我们未雨绸缪,提早对原有医药种类进行质量升级,寻求新板块的可持续增长,从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位于安徽马鞍山市的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于产品销售的对象主要为冶金、有色等行业,受到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为了培育新的增长点,企业正在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单纯地卖产品,努力寻找利润增长点。

  调研组成员:李慧莲 谢光飞 王彧王南 徐伟 江宜航 唐福勇 赵建中 浦炎 谢建超 孟歌 魏昊星 韩清华 陈婧 王静宇 王小霞 徐谷明 刘慧 潘英丽 范思立 张一鸣 王永群 刘菲菲 张炜 邹建锋 朱菲娜 徐祖贤 张海生 张李源清 张孔娟 唐平 魏开明 唐莉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