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宏观经济
警惕地方新能源投资冲动

2009-11-10 09:27   来源:

即使仅仅是局部环节出现过剩,人们对新能源产业“势如破竹、前景无限”的压倒性定向思维也被强行打了个弯。新能源“少年”之所以会出现“早衰”迹象,地方的盲目投资冲动是直接原因。

在“后经济危机”的投资大潮中,新能源很大程度上成为地方政府高举的“尚方宝剑”,以此套取中央财政支持、银行信贷支持,进而获取名利双收。搜索最近的新闻,从山东东营市的风电、光伏综合发展“谋略”,到陕西省的光伏“雄心”,一时间,新能源基地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在打造形式各异的新能源基地。

新能源产业从雨后春笋到出现产能过剩,不过三五年时间,远低于普通行业从高速成长到出现过剩的平均周期。究其原因,表面看是政府有关部门缺乏新能源的整体建设规划,归根结底是与新能源诞生发展的经济背景有很大关系。

在金融危机之前,全国的产业政策体现了这样一个思路——“抑制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收紧信贷,消除经济的过热苗头”,而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此前的计划,出于对今年GDP“保八”的目标要求,产业政策也发生了逆转,中央“大刀阔斧”投入4万亿资金用于拉动投资,瞬间引燃了地方政府一贯的投资建设热情。

此时,发展新能源具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是能源产业长远发展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被寄望成为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马车”。

今年以来,从宏观层面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智能电网建设,再到具体的风电标杆电价、光伏财政补贴项目支持,中央政府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够;而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策划大量的新能源项目甚至拨地画区建设新能源基地,成为地方政府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尚方宝剑”。

 
推荐 | 关闭 | 收藏 | 打印
最新发布
一周热点新闻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