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各地的人形机器人赛队正在北京踏上前所未有的赛道,上演人机互动的交流。他们中,有今年4月刚刚参加了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老将”,也有大学生研发或二次开发的“新人”,更有手握大批市场订单的“明星”……这一次,他们选择从北京出发,奔向未来。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形机器人是竞争对手、也是队友,大家追求的是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觉醒时刻”的到来。无论是谁跑得最快、蹦得最高、跳得最远,都代表着行业的又一次飞跃。
马拉松“老将”跑得更快
国家速滑馆内已经为人形机器人准备好了全新赛道。运动会开幕前记者探访看到,赛前训练和测试的队伍中,有许多熟悉的面孔。
4个月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京开跑。此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设置了多个跑步项目,“半马”冠、亚、季军——“天工”“N2”“行者二号”均参赛。
作为半马的冠军,“天工”在测试时的一举一动颇受关注。赛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伴着“天工”刚一试跑,就引来不少竞争对手围观。此次参与比赛的还是“半马”同款型号——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两条大长腿可以助其步伐更大、速度更快。
此次运动会设置了100米、400米等短跑项目。跟人类运动员一样,短跑更考验爆发力。今年4月半程马拉松时,机器人“N2”跑步时虽然头都摔掉了,但依旧坚持跑完全程;此次运动会上,“N2”更结实、也更有冲劲了。研发“N2”的松延动力公司算法工程师覃帮羽透露,这次吸取“半马”的经验对机器人做了加固,算法进一步升级,电机性能也更强,在可承受范围内可输出更大扭矩、更大电流,跑起来速度就更快。
赛前,这些马拉松“老将”逐一试跑时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跑得更快了!
“我们专门优化了肌腱驱动系统动力输出模式,调试关节传动效率,使瞬时速度显著提升,最快接近3米/秒,较此前提升近一倍。”研发“行者二号”的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突破得益于肌腱仿生结构高效传导爆发力,保障短距离冲刺的动能。而针对距离较长的1500米项目,“行者二号”则更突出轻量化设计和能量回收技术,保障长时间稳定运行。
半程马拉松已经过去4个月,很多当时参赛的公司技术都有升级迭代,展现出当今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创新速度。
极限挑战提升技术
相比人形机器人“半马”,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阵容更强大,越来越多城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前来参赛。
因为今年4月筹备其他展会,苏州企业魔法原子机器人公司没来得及参加“半马”,这次终于有机会来了。运动会上,该公司的机器人要陆续参加跑步、跳高、跳远等项目。“我们的目标是拿到好成绩!”魔法原子赛队负责人说,运动会对机器人的平衡算法、电机发力、结构都是考验,通过这种极限挑战可以进行反推,从而进一步提升技术。
“第一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大家都来了,我们当然不能缺席,重在参与!”来自上海的傅利叶机器人公司是带着“运动”精神来参赛的。该公司赛队负责人直言,对于各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大家之前经常在展会碰面,而这次运动会是在同一个比赛规则下进行技术交流。
在众多参赛队伍中,深圳万思未来公司有点特殊,它是一家科普基地。“对学生来说,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我相信他们心中会种下一颗种子,在日后学习中会发芽的。”带队老师赵拓陪着两位中学生一起参加比赛,其中一位是只有13岁的马舜泽。
“我准备好了!它也准备好了!”马舜泽在深圳已经跟着机器人训练了多次。赛前测试时,他双手紧握遥控器,一边操控,一边跟着机器人向前奔跑,显得非常熟练。
同样还是学生的扎西尖措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大三。“我们是学计算机的,专门在软件上对机器人进行了提升。”陪他一起参赛的机器人虽然不是自研的,但他和五六个同学专门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并对关节进行了加固,让机器人能跑得更快。过去这款机器人跑完全程的时长不符合比赛要求。为此,团队不断进行测试和调整,机器人的跑步速度已经提升了一倍。
参赛不为炫技
除了参加跑步项目,松延动力公司此次还为机器人报了跳远、跳高等项目,尤其还带来了“N2”的升级款“E1”。它的个头更高、达到1.36米,有一双大长腿,更擅长完成转身等动作,此次参赛也被寄予厚望。
对公司技术团队来说,参加跑步之外的新项目也是挑战。“就比如跳远,除了得跳过去,还得稳稳地立住,不能摔了。”覃帮羽解释,这一方面要精准把控让误差更小,另一方面也得通过算法训练,使姿态控制得更好。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它跳过去的时候,脚能平稳落地,身体略向后倾,并能通过惯性让身体保持平衡。这对关节控制的精度、电量都是考验。
比赛是一时的,技术迭代则是持续进行的。人形机器人“Adam”已经在科研教育等场景落地一年多了。为了这次运动会,“Adam”又在实验室和场馆里训练多时,相应的算法、参数都进行了调整。由于它的一体化关节是企业自研,因此在调整适合机器人跑步的参数方面更有优势。
“我们来试一试,也激发一下技术团队的潜力。”研发“Adam”的柏奥尼克机器人公司品牌总监梁骐钧觉得,备战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过程也加快了技术突破进程。
对各家企业来说,人形机器人参加运动会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探索应用潜力,为日后更多场景落地打基础。“此次亮相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是对技术成果的严苛实战检验,更以竞技场景为支点,推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卓益得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运动会为人形机器人在公共服务、竞技展演、特种作业等多元领域的深度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