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产业发展

全链开发“一颗枣” 走出一条致富路

2025-07-17 08:36 来源:河北日报

  红枣清洗去核、去皮分级、蒸烤切分……7月10日,在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唐县羊角乡木兰村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现代化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加紧生产枣仁派。

  “在我们县城的‘木兰红’品牌店里,有五大系列40多种枣产品,这些特色枣产品都来自我们村。”唐县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苑金岭说。

  木兰村是太行山区红枣生产专业村,这里红枣种植已有3000多年历史。“我们村在山区,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红枣糖分攒得足。”53岁的苑金岭是土生土长的木兰村人,早些年在京务工的他,看着外地大枣品牌在北京市场热销深受启发。2011年3月,他回到家乡组织30多户枣农成立唐县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注册“木兰红”商标,引领枣种植生产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以前各家种各家的,收了枣蹲在路边等收购商,价格被压得低不说,还常卖不出去。”苑金岭说,合作社就是要让枣农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当然,种出优质好枣是第一步。木兰村专门邀请专家培训村民,把“智囊团”请进村。在春季施肥、夏季耕种、秋季采摘、冬季修剪的关键时期,该合作社就会不定期邀请省林业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保定市林果技术推广站、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对村民进行实操培训。“专家来了,村里的大枣产业就有了技术支撑,我们心里有谱多了。”村民苑月然说。

  “全链开发‘一颗枣’,从开花结果到加工销售,把红枣的价值挖透。”这是苑金岭常挂在嘴边的话。从最初的鲜枣、枣干,到如今的枣仁派、红枣养生茶、红枣醋、红枣酒,再到用枣木做成的书签、擀面杖、手串,木兰村构建起从叶到果、从根到枝的完整产品链。

  “光做产品还不够,还得让我们的枣产业‘活’起来。”苑金岭说,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注入文旅活力。因此,“木兰红”品牌内涵再次拓展,枣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到了文旅融合上。

  为此,唐县专门投资修建红枣片区观光台,打造集采摘、观光、登山于一体的基地。春天枣花飘香时,游客来采枣芽茶、收枣花蜜;秋天枣果红透时,采摘节热闹开场,脆枣、醉枣、枣夹核桃吸引游客争相购买;冬天枣树休眠期,村里举办研学活动,为游客讲解各种枣类知识。“枣乡美景和文化故事,成了木兰村亮眼的‘新名片’。”苑金岭说。

  2023年,该合作社在保定市设立专门营销中心,不仅让“木兰红”品牌进入保定市40多家商超,更搭上电商快车,销路越来越广。打开抖音账号“木兰红——农产优品”,枣林风光、原生态的原材料、工人加工流程一一呈现。直播带货的新模式,让藏在深山的“木兰红”迅速走向全国,线上线下融合、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日渐成熟。

  如今,该合作社的枣林基地已覆盖羊角、木兰、满心、尖梢4个村,总面积逾2万亩。年加工红枣2000余吨,销售收入逾1000万元,直接带动800余户枣农增收,户均年增收约5000元。“采茶、摘枣、加工,家门口就能挣钱,一个月两千多,够花!”村民苑月然说。

京ICP备080039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625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