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城市建设

隆化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2025-09-04 08:24 来源:河北日报

  西阿超满族蒙古族乡南山根村的河道旁,挖掘机仍在清理淤泥;湾沟门乡的跨滦河大桥建设工地,工人正绑扎钢筋;韩家店乡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来读书声……7月下旬遭遇罕见洪灾后,隆化县上下同心、多方联动,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连续17天,每天4到5台挖掘机连轴转,总算把3300多米河道的淤堵清干净了。”南山根村党支部书记周常合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指着眼前通畅的河道说。

  7月28日,山洪突袭后,乡包村干部、村“两委”与省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转移危险区域村民40人次,协调机械清理行洪河道、疏通过水涵洞、抢修过水路、加固堤坝。

  这样的坚守,在隆化各个受灾乡镇处处可见。为统筹重建力量,全县向21个受灾重点村选派工作组,其中17支由原有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型,4支为新选派队伍。山湾乡小杨树沟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抢修受损道路和河坝,主路抢通后,正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湾沟门乡党委启动“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160余名受灾群众参与道路抢修、堤坝加固,既解决了用工难题,又让村民实现就地增收……

  行走在隆化部分受灾区域,灾后恢复重建的场景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干劲十足,受损家园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民生保障,始终是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村供水方面,针对因灾受影响的47处供水工程,该县通过更换水泵、洗井、新打井、接临时管道、新建集中供水点等措施,将其全部恢复,并提前做好防冻保温措施。

  受灾群众保障方面,动态维护防返贫监测系统信息,跟进低保对象审核确认后续工作,保障救助政策精准落地。截至8月31日,该县排查受灾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4116户5908人。落实防返贫监测“五必纳”要求,通过“绿色通道”纳入监测对象328户1023人,同步制定帮扶措施。拨付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125.2万元,因灾实施临时救助129人次,支出资金11.625万元。

  住房方面,出动26个核查小组,对全县23个乡(镇、街道)因灾受损房屋情况开展现场评估认定。截至8月31日,共核查房屋5596户,认定C、D级房屋2253户,完成维修加固69户,正在维修801户,拆除D级房屋122户,正在拆除清运62户,开工建设43户。

  农业生产方面,制定印发《农村水毁耕地恢复耕种条件补贴项目实施方案》《2025年农业产业灾毁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持续指导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生产自救,跟进农业设施修复进度。目前,受灾农田排水48154亩、经济作物补种面积1710亩、经济作物灾后采取技术措施面积26385亩;修复渔业受灾场户7个,恢复生产面积128亩;大棚主体自主修复364个面积485亩;畜牧业修复场户23个,修复圈舍3741平方米;受损扶贫产业项目恢复运营57个。

  重建与发展同步推进。隆化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住房修复与重建、基础设施恢复、公共服务设施恢复、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防洪排涝能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方面,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前已形成初稿。

  按照实事求是、务求精准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积极谋划项目。截至8月31日,该县梳理上报项目11个,总投资2.68亿元,资金需求2.12亿元,其中作为重点争取项目6个,总投资1.31亿元,资金需求1.04亿元。

  “我们会继续践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互助、灾民自救模式,聚焦水毁耕地修复、房屋修缮重建、基础设施恢复等重点领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早落地、早见效,让群众早日重返家园、恢复生产。”隆化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加快推进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县域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京ICP备080039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625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