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城市建设
“大辫子”一跑60年

2017-07-07 09:20   来源:北京日报

  到今年为止,“大辫子”无轨电车在北京街头整整跑了一个甲子。对京城百姓来说,电车司机下车抖搂“大辫子”的景象早已司空见惯,这如同一种城市符号,记录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变迁。

  到今年为止,“大辫子”无轨电车在北京街头整整跑了一个甲子。对京城百姓来说,电车司机下车抖搂“大辫子”的景象早已司空见惯,这如同一种城市符号,记录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变迁。

  1987年7月14日,《北京日报》2版

  

  到今年为止,“大辫子”无轨电车在北京街头整整跑了一个甲子。对京城百姓来说,电车司机下车抖搂“大辫子”的景象早已司空见惯,这如同一种城市符号,记录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变迁。

  

  1987年7月14日,《北京日报》2版

  

  1956年7月24日,《北京日报》2版

  

1956年9月30日,《北京日报》2版

  解放前,偌大的北京城,交通运营线路只有6条,接起来只能从过去的通县到石景山。人们出行大多靠“洋车”和两万多辆脚踏三轮车。比较先进一些的交通工具就是1921年开始有的“铛铛车”(有轨电车)和1934年才有的公共汽车。(1987年7月14日《北京日报》2版,《本市年客运量相当世界2/3人一年坐一次车》)

  新中国成立后,研制无轨电车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上海友福汽车车身制造厂的99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举家北上,在右安门桥头一块荒地上成立了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即后来的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四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激励下,他们白手起家,硬是用人工敲敲打打,于当年10月17日,制造出了全国第一辆“京一型”无轨电车,填补了我国无轨电车生产的空白。

  无轨电车的外形和公共汽车差不多,只是在车顶上多出两根长长的杆子,叫做“集电器”,俗称“大辫子”。我国第一辆“大辫子”采用的是解放牌卡车的底盘,车长9.2米,额定载客83人。此前,北京城里的电车全部是有轨的,无轨电车是个新鲜事物,它以速度快、噪音低而大受欢迎。

  本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是从朝阳门到动物园,途经北海大桥、阜成门等地。但是,通行无轨电车的路面需要保持平整才能避免车身颠簸,而且,无轨电车左右摆动的范围宽达六米,这意味着今后沿线路面不能随时补修或翻修,不然就会影响无轨电车通行,所以沿线原有道路需要进行展宽和加固。(1956年7月24日《北京日报》2版,《关于阜成门到朝阳门道路的设计问题》)比如改建后的北海大桥,宽度就从原来的9米增加到34米,桥的最大坡度也由8%减小到2%。(1956年9月30日《北京日报》2版,《百尺长虹跨碧波》)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