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城市建设
北京“十二五”规划 大医院郊区布点建分院

2012-03-07 08:53   来源:北京日报

  “十二五”期间,本市医疗资源布局、结构、服务重心、资源投入等方面将进行大规模调整。在布局上将有三甲大医院跨区县和区域向外转移,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在回龙观建分院,北京朝阳医院将在常营建分院;在结构上将大幅建设康复护理院,使本市康复护理床位达到一万张。同时,到2015年,市民平均期望寿命也将增长一岁。

  昨天,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这是本市56个市级一般专项规划之一。

  布局调整:

  人民医院将建回龙观分院

  “十二五”期间,本市中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将向外转移,提升郊区医疗服务水平。

  共涉及9家大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整体搬迁至丰台区花乡地区,北京积水潭医院建回龙观院区,清华大学建天通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设分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设大兴院区,北京中医医院垡头建分院,北京友谊医院顺义建分院,人民医院在回龙观建分院,北京朝阳医院在常营建分院。

  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雷海潮介绍,本市近期将出台北京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本市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和中心城区内医院的新建扩建规模。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向城市发展新区和城市生态涵养区布局,集中解决大型居住区、定向安置房地区、边远山区、重点功能区等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套问题。

  功能调整:

  部分医院转型康复护理院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重点推进康复院护理院建设,使本市建成完整的医疗服务链。

  2010年本市户籍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3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7%,全市常住老年人口达2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5%。人口老龄化使康复护理需求大幅增加。

  另外,由于缺乏康复院护理院,一些三甲大医院手术后病人长期压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住院难。发展康复院、护理院势在必行。

  根据规划,2015年,全市每千名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将达5张以上,其中每千名常住人口公立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编制床位数为0.5张。以2000万常住人口估算,本市将拥有康复护理床位1万张。

  目前,全市康复床位不到1000张,护理床位不到100张,如何短时间内弥补缺口?雷海潮表示,卫生部门将鼓励引导新增医疗机构举办康复院、护理院,同时还将把部分二级医院转变为康复医院和护理院。

  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是卫生部13个康复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试点方案正在会签中,方案对扶持康复院、护理院有一系列政策。本市22家市属医院中一些定位不准的医院就可能被转型为康复院。

  届时,本市将建立起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结构调整:

  三成患者社区就诊

  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是本市“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的又一重点。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总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次比例将达30%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

  怎么才能让市民愿意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雷海潮表示,要让社区医疗服务与大医院区别开,社区提供主动、上门医疗服务,更方便,更贴近市民。

  今年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将在本市全面普及,市民可以自愿跟家庭医生式团队签约,享受连续、综合和稳定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以老年人为主,本市将选择100名社区医生进行系统的慢病诊疗、管理、效果评估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培养百名社区慢病管理专家,增强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依据规划要求,社区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每年免费提供一次一般体格检查及健康评估和指导。

  本市还将引进适宜人才,适当增加返聘人员数量,弥补目前社区医生缺口。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转诊预约机制,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扶持调整:

  非公医院增病床8000张

  本市医疗市场以公有制为主,随着医改深入,本市将正式出台社会办医鼓励措施,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占全市编制床位的20%左右。以2000万常住人口计算,非公医疗机构床位数将达到两万张,目前总量为1.2万张,也就是说4年内,非公医疗机构将增加8000张病床。

  民营医院口碑一直不好。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管理的原则,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准入退出机制。

  投入调整:

  健康指标城乡差距缩一半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缩小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2015年,健康指标城乡差距力争较2010年缩小50%。这些健康指标包括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

  依据目前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有病床,不能设妇科、儿科等一级科室。但考虑到农村群众的交通情况和特殊需求,本市规定,农村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增设治疗床位和外科、妇科、儿科等一级临床诊疗科目。

  急救网络建设也向农村倾斜,重点增加边远农村地区急救站点建设和急救装备配置,提高市民急救呼叫满足率。

  相关新闻

  动态监测成人慢性病

  本市将建立健全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动态监测。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工作,研究、试用和推广慢性病干预的适宜技术。使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三种疾病年龄别死亡率下降10%。

  卫生“十二五”规划中还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包括设立一个市级电视健康频道,建立一个市级健康教育馆。

  新农合将实现市级统一补偿

  目前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各区县实行不同的报销标准。“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立全市统一的筹资及补偿政策,同时,不断缩小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努力实现城乡人群政策范围内报销水平一致。

  本市还将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城乡特困人员住院押金减免和出院即时结算制度。设立慈善医疗救助基金,将资助参加医疗保险范围从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及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

  “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目标 属性

  健康水平

  1 平均期望寿命 增长一岁 预期性

  2 孕产妇死亡率 <12/10万 约束性

  3 婴儿死亡率 <4%。 约束性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 约束性

  5 以上四项健康指标城乡差距 缩小50% 预期性

  健康促进

  6 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80% 预期性

  7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 ≤18% 预期性

  8 成人平均吸烟率 ≤25% 预期性

  9 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的中小学校比例 ≥70% 约束性

  疾病控制

  10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350/10万 约束性

  11 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年龄别死亡率(1/10万) 下降10% 预期性

  12 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 遏制快增势头 预期性

  13 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 ≥80% 约束性

  14 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 ≥80% 约束性

  15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效管理治疗率 ≥95% 约束性

  卫生资源配置

  16 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 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幅 约束性

  17 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 逐步提高约束性

  18 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30% 约束性

  19 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100元 约束性

  20 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 5张 约束性

  21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4人 预期性

  22 编制病床使用率 ≥85%约束性

  医疗保障

  2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8% 约束性

  24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约束性

  2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8% 约束性

  26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25% 预期性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