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产业发展
-->
为龙头企业增动能,构建产业发展雁阵格局

2025-04-25 08:59   来源:河北日报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和引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围绕打造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领跑者”企业。日前,我省政协委员进企业、入园区,实地开展走访调研,为推动“领跑者”企业发展壮大献计出力。

  完善人才引育机制

  帮助龙头企业汇聚创新资源

  4月15日,在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机械臂将厚度仅0.8毫米的超薄玻璃原片精准抓取后,电子探头随即以微米级精度扫描表面,快速查找瑕疵。大数据智慧中心的屏幕上,熔炉温度、能耗数据、生产效率指标等实时更新。

  “这条生产线去年刚完成技改,实现了从生产传统建筑玻璃向生产光伏电子玻璃和汽车玻璃的转变,优等品率提升了15%。”公司副总经理张栋说。

  沙河市是我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有“中国玻璃城”之称。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玻璃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由玻璃原片向深加工转变。

  “我们比较快地实现了转型,得益于拥有一支自己培养的技术人才队伍。”张栋笑着说,去年他们通过实践锻炼和技能认定,打造了380人的高级工技术人才团队,成为推动产品创新、产线升级的主力军。此外,他们还面向全国聘请科研团队,通过“外引+内育”,汇聚了一批创新人才,攻克了玻璃拉薄等一系列行业难题,成功挺进高端市场。

  日前,省政协调研组赴沙河市开展专题调研,德金玻璃“锚定新质生产力聚人才”的做法让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范社岭深受触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激发企业创新动能,范社岭委员认为,政府应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对龙头企业引进的顶尖技术团队给予专项补贴,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技能人才。

  此外,调研组还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创新联盟”,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链主企业资源,深入打造“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将技术攻关嵌入产业需求,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打造区域品牌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4月21日,走进位于高阳县的河北柏立信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全自动缝纫机飞速运转,一条条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石墨烯毛巾产品整齐下线。“这些毛巾稍后会被送往高阳巾巾乐道产业育城中心,在那里贴上‘高阳优品’统一标识。”总经理刘珈岐说。

  高阳县是中国纺织之乡,全国每生产3条毛巾,就有1条来自高阳。然而,长期“小弱散”的产业格局导致品牌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去年,该县启动“高阳优品”区域品牌建设,通过统一质量标准、建设质量追溯系统、整合电商渠道等方式,助力企业打造品牌、抱团发展。

  “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凡是打上‘高阳优品’标签的纺织品,产品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刘珈岐告诉记者,凭借这一品牌价值,柏立信等县域龙头企业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一款非遗刺绣毛巾在海外电商平台上的售价达29美元,是同类出口产品价格的3倍。

  品牌引领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刘珈岐介绍,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信息互通等方式,他们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深度协同发展。对此,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保定市委副主委尹成远认为,应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生态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区域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如今,“高阳优品”区域品牌已成为高阳毛巾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打造区域品牌不是简单统一商标。”尹成远委员说,政府应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各环节资源,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通过龙头带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优化金融服务模式

  精准破解融资难题

  4月18日深夜,位于滦州市的唐山东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忙着组装光伏升压站。组装完成后,这批产品将迅速发往承德、天津、新疆等地。“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从3月份开始,我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生产。”公司总经理樊爱东高兴地说。

  大批量订单涌入,导致企业资金压力骤升。“多亏银行开发了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贷款,900多万元的信用贷款快速到账,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樊爱东说。

  滦州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比如,针对装备制造企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点,当地金融部门推出了“中长期信用贷款”;技术密集、专利储备丰富的企业,则可以选择“专利质押+贴息”等组合金融产品。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省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吉栋建议,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以企业需求为牵引,设计开发“信用贷”“专项贷”“订单贷”等新型金融产品,带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提质升级。

  委员们还建议,持续推进各类惠企政策落实,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做好银企对接,帮助重点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发挥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各地以基金为纽带,推广“投资+招引”“融资+融智”等模式,支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