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产业发展
市属公园三天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2018-04-07 13:41   来源:北京晚报

  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蓝天艳阳。今天从一早开始,市属公园便迎来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据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三天假日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虽然受天气原因影响,今年赶上了气温最低的清明小长假,各时点在园游客量同比往年有所减少,但是市属公园中主推春景赏花及旅游热点的公园景区内市民和游客游园热情不减。

  其中,热门旅游景区如颐和园、北京动物园游客量较大,玉渊潭、北京植物园等“春花潮涌”公园的游客接待量也位列前茅。市属公园“清明缅怀、节日民俗、踏青赏花、特色展览”四大类30项多位一体的假日游园活动联袂呈现,陪伴百万游客抚今追昔,在踏青赏花的同时,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公园文创体验店”和其中的近百余种“春日手信”齐聚市属各公园春游现场,也为清明假期市民游园留下难忘的记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清明节前后到北京市属公园祭扫红色遗迹、缅怀革命烈士的游客有所增长,达到30万人。清明期间,市属公园内各祭扫纪念景区向前来参加祭扫活动的市民及团体提供讲解、举行纪念仪式、牌示导览等服务近百场次。香山公园、陶然亭公园等多处红色主题展览、寒食诗会等游园文化活动,将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春季游览之中。

  除了室外踏青赏花、追思缅怀外,室内展览和园林文化活动人气也很高。颐和园的“青铜化玉 汲古融今”展览展出的仿古青铜玉雕作品,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中国园林博物馆等结合春游特色,节日期间开展的民俗展示、主题纪念等多项清明传统节日的主题游园文化活动也颇受市民和游客欢迎。J170

  相关新闻

  国博挤满了前来“充电”的小观众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学过,我就是奔着这件青铜器来的!”清明小长假进入最后一天,不少人游兴不减,抓着这最后的时刻来到博物馆充电。记者注意到,拥有后母戊鼎、子龙鼎等明星重器的青铜器展厅依然是参观者到国家博物馆“打卡”的必经之地。

  “大家认识它,可能都是在自己的教科书上;最初认识它的时候,可能也不是叫这个名字。”今天上午,在后母戊鼎展品前,国博讲解员被观众们团团围住。“我上学的时候叫司母戊鼎。”带着五六岁宝宝的年轻妈妈响应道。“镇国之宝”更名背后有什么历史渊源呢?讲解员解释道,在商代时,文字还没有定型,比较自由。专家们最初将鼎上的铭文解读为“司母戊”,是因为“司”音同“祀”,有祭祀的意思;“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但是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专家们发现该鼎用来祭祀的“母戊”是商王的法定妻子,因此更名为“后母戊”更能代表其至尊定位。

  “哇,832.84千克!”观众们被这惊人的数字所震撼。“文物出土时,几十个壮汉愣是没把这尊文物从十几米深的坑里抬出来。”讲解员继续说道,后来人们利用抬起多少高度就填充多少土的办法,才最终把大鼎移出了地面,“就像是从土里‘长出来’似的。”

  听完了后母戊鼎“悲壮”的出土史,不少观众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在鼎前凹起了造型。“不少观众都只注意到鼎正面精美的纹饰,其实侧面的纹饰也同样精彩。”收起拍照设备,观众们又紧跟讲解员移步侧面,只见鼎耳表面,两只猛虎相对而立,一张人脸刚好被含在了两只张开的大口中,“这人怎么看上去还笑呵呵的?”小观众开始了发问。原来,这是一种“虎食人头纹”,关于这种纹饰也有不同的解读。讲解员解释说,有的专家认为《山海经》中有“猛虎吞噬恶鬼”的说法,因此该纹饰有着趋吉避凶的寓意;也有的专家认为,在当时的文化信仰中,被猛虎吞噬是上天升仙的必经之路。“带着孩子来太长知识了!”听完讲解,不少家长由衷感慨。

  记者从国家博物馆方面了解到,清明前两日每日游客数量都维持在2万人次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