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产业发展
中关村企业去年新设津冀分子公司近千家

2017-02-17 09:27   来源:北京日报

  以中关村为轴心,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的大网越织越密。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获悉,2016年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新设分子公司962家,平均每天“落子”2.6家。研发中枢在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延伸至津冀,已成为中关村企业提速发展的标准模式。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第一步

  到2017年,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国,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第二步

  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形成全国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支撑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三步

  到203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更加优化,成为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高科技企业频频落子津冀

  春节假期刚过,北京绿建宝公司的尹飞开始在保定各处考察,准备在这里新设一条石墨烯材料生产线。

  绿建宝是一家从事绿色建材业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去年开始,为布局前沿产业,北京绿建宝公司决定涉足石墨烯新材料领域。公司引进北京、天津的科研力量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烯谷”,却将公司总部及石墨烯材料生产线放在保定,入驻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保定的租金、人员成本更低,另外公司首批产品比如石墨烯防腐涂料、石墨烯锂电池电解液,都需要与工业制造企业对接,而这些企业正在逐渐从北京退出。在保定,我们能离市场更近。”尹飞向记者解释了新公司选址保定的原因。

  在中关村,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开始走出去寻找广阔天地。目前,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例,围绕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研发四大产业,已签约企业86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约占入驻企业总数的一半。

  除了北京企业主动到津冀设立分支机构,中关村管委会近年来也积极引导京津冀科研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跨区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2016年以来,中关村组织了百余家企业、联盟,赴天津、承德、张家口、保定等地开展10余场产业精准对接活动,联合曹妃甸、天津宝坻、石家庄、承德,组织近千家企业,在京举办了近10场协同发展推介会。

  引进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生态

  除了高科技项目,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生态,更是河北、天津最希望引进的北京创新资源。

  去年3月,河北九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董事长安泽方深有感触地说:“效率真高!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创新中心的帮助下,我们企业就实现了和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对接。既当桥梁,又当顾问,运营团队对企业的服务作用很大。”

  安泽方口中对他帮助很大的“运营团队”,是扈德辉带领的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团队,负责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项目运营。在中关村信息谷及京冀两地政府的支持下,该创新中心目前已先后举办京津冀人才交流会等20场大型活动、22场创新汇——企业家沙龙活动、6场创新汇大讲堂活动,汇聚超过2000家来自中关村、北京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赴保定对接资源,共谋发展。

  不止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在天津宝坻,一座面积达14.5平方公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刚刚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落地项目储备。

  记者从中关村发展集团获悉,2016年12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运营方——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在宝坻区成立,公司将依托中关村为当地“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充分利用中关村的品牌、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宝坻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创新。

  在30年的项目合作期内,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预计可吸引落地投资额400亿元,创造税收57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1.7万个,吸引常住人口5.8万人,集聚大量高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中关村积极运作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布局,中关村河北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河北承德节能环保及大数据产业集聚园区、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都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