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生态发展涵养区
密云尖岩村有支不走的帮扶队

2017-08-07 09:29   来源:北京日报

  位于密云水库西岸的尖岩村,低收入户曾占了六成。如今,村党支部带着村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靠着栗子宴闯出一条致富新路,目前已经帮100余户村民摘掉低收入帽子。昨日,记者走访尖岩村,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崭新的民房,街道宽敞又干净。从叩富无门的小山村,到如今的美丽乡村样板村,村党支部这支能打硬仗的不走的帮扶队,带着尖岩村驶上了生态富民的快车道。

  尖岩村村口,临街路边有家小院,门口干净敞亮,往院里一望,四四方方的菜地里又是黄瓜又是西红柿,很是诱人。院主人吴贺云正在浇菜,厨房里飘来阵阵香气。“自从村里推出了栗子宴,电话都接不过来,板栗糕都是一订几百个,做都做不过来。”吴贺云一边忙活着农活一边高兴地说。她掰着手指算了算账,现在她家年收入能达十八九万元,彻底摘掉了低收入户的帽子。

  吴贺云一家原本是村里的困难户,2013年患有类风湿的她做了一次手术,一下子花去了13万元,雪上加霜,一家人顿时陷入困境。跟吴贺云有着同样困扰的村民不在少数。尖岩村是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时整村搬迁过来的,迁入现址后全村能种的地凤毛麟角,平均下来每人也只有二分多地。再加上村子就在水库边上,承担着保水的生态任务,不能发展养殖业等,村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因此,尖岩村成了全镇唯一的低收入村,全村一共才467户,光是低收入户就有284户,占了一大半。

  为了帮助村民走出低收入困境,打开新的致富渠道,村党支部大会小会开了无数,研讨发展方向,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既然是生态涵养区,就得端生态饭碗。民俗游这条路,可行。

  但搞民俗旅游必须要有特色,可建村的年头短,但凡有点历史的东西全都淹没在密云水库之下,周边也没有标志性的景区,该怎么吸引游客到这么偏远的小山村来呢?村里的第一书记王书平想到了漫山遍野的栗子树。尖岩村盛产栗子,年产量能达到35万斤。“咱村的栗子又大又甜,跟别的地儿都不一样。”不过,用栗子做菜不新鲜,怀柔、延庆等地的民俗户里,大多都有栗子烧肉等农家菜。“最重要的还得是创意。”王书平带着党支部成员“三顾茅庐”,找到了村里有名的巧厨娘郭文凤和钱凤云,又请来了专业的面点师傅,开始研发独具特色的栗子宴菜单。做成小动物、荷花等形状的板栗蒸糕,胖乎乎的很是喜人,还有栗子酥饼、栗子步步糕、金玉满堂、栗子小窝头……光是村民自己琢磨出来的独创菜就有30多种。

  新鲜的美食引来了不少游客,可客人一进村先皱了眉头,破破烂烂的土路,狭窄的街道,脏乱的环境总是留不住回头客。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随意扩建,搭出来厨房、厕所、储物间等,狭窄的小路根本无法错车。“无风三尺土,有雨半街泥,谁还愿意来啊?”王书平说,村里有不少低收入户,还是1958年刚搬来时盖的石头房子,经历了近60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摇摇欲坠,四处漏风,还有坍塌的危险。但村民家底薄啊,翻建新房,是个遥远的梦。

  为了改变村里的环境,让更多的村民都能吃上民俗饭,村党支部多番努力,借着山区泥石流区域搬迁政策,为村里的210户老旧危房争取到了资金。眼看着颤颤巍巍的旧房被推倒,一座座结实漂亮的新房子拔地而起,挡路的违建拆了个干净,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宽敞明亮。村民刘长深红了眼眶:“村里能这么漂亮,梦成真了。”

  如今,村里已经有30多户村民吃上了民俗旅游饭,还有60余户正在办照,马上也要加入到民俗接待的快车上。有的村民想办民俗户却苦于没有本钱,党支部就尽其所能地提供桌椅、床单被罩、基础设施等。为了尽快打出名声,党支部带着栗子宴游走于鱼王美食节、金谷开镰节等民俗推介会。今年4月份,村党支部自己办了个水库移民风情节,尽最大努力帮着村民宣传特色栗子宴。仅三天,吴贺云就挣了1.8万元。名声打出去了,客人源源不绝,村里的民俗接待户们笑得合不拢嘴。

  不仅如此,尖岩村党支部还建立了帮扶台账,每家每户都有独家定制的扶贫计划,除了有条件发展民俗旅游的低收入户外,还充分利用区里帮扶政策,安排低收入户优先就业管水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村内还成立了建筑队,专门负责危房改造。截至去年底,全村已经有100余户摆脱了低收入状态。王书平信心满满地说:“2018年全村低收入农户就能全部‘摘帽’!”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