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生态发展涵养区
门头沟产业转型大跨越:挖煤人走了,机器人来了

2016-10-25 06:43   来源:北京日报

  这是一只灵巧的手臂。胖胖的手掌从罐子里拈出几粒茶叶,精准地投掷到泡壶里。倾倒开水,端起泡壶优雅晃动,当嫩绿的茶叶在水中一根根舒展开,这只大手动作轻柔地将桌面上一字排开的6个茶杯一一注满,整个过程没有一滴茶水外溢……

  在一周前举办的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双创周上,一款会泡茶的手臂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视线。与这款机器人联袂亮相的还有陪伴机器人、学习机器人以及无人机、3D打印机等炫酷的高科技产品。

  当熙来攘往的人们发出啧啧赞叹声,坐镇会场的门头沟区负责人百感交集:过去作为京西采煤大区的门头沟,资源型产业曾是绝对的经济支柱,能“上台面”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域内寥寥无几。

  而今,随着“创新创业门头沟”行动计划开启,集成电路设计、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快速聚集。一批创新创业的“金凤凰”,正成为区域经济再发展的新动力。

  为科技企业腾出“黄金地”

  坐落在永定河畔,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上的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占据的是一块黄金区域。走进这座园区,创客咖啡、创客学院、京西创客工场的招牌耀眼醒目。开阔的绿地中,高大的写字楼比肩而立。

  “这些楼宇都是这两年石龙转型后陆续新建的,全是为高科技企业准备的。”门头沟科技园负责人介绍。

  他所说的石龙,全称是石龙经济开发区,是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的前身。开发区于1992年建立,受区域交通条件、产业资源等诸多条件限制,20多年来一直是以一般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普通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很多都带着轰隆隆的生产线,以研发为主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极少。

  2012年,石龙经济开发区被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首都功能新定位,园区积极推动产业疏解,先后有十多家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的生产线停产或外迁,曾经轰鸣的厂房渐归于平静。

  腾出来的“黄金地”,留给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科技创新企业。门头沟区委书记张贵林介绍,去年下半年,门头沟科技园发布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节能环保三大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三辅”全新产业体系;同时发布“创新创业门头沟行动计划”,提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环境提升等七大行动计划,让产业转型升级落到实处。

  整合生产线腾退空间以及其它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园区新建总部大厦、写字楼14座,其中6座已竣工通过验收,另外8座预计在今年年底投用。园区道路以及绿化景观改造也在同步推进。昔日的一般加工制造业基地,正快速转变为花木掩映、湖泊照映的京西生态科技园。

  不让项目设计成垃圾

  空有好的项目设计,但没有实施场地,最后一拖再拖,好想法过了时,最终变成了无用的“垃圾”。这样的遗憾,在科研领域里俯拾皆是。

  去年下半年,“创新创业门头沟行动计划”以及“门创三十条”的发布,给苦于无处落地的创业者们带来诸多利好。

  “房租比市区便宜不少,进驻前3年还能享受50%的政府房租补助。”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海峰告诉记者。这是一家研发人机协作机器人的高科技企业。文章开头所说的会泡茶的手臂机器人就诞生在这里。比起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安全系数高,并且智能、高效,泡茶、调制鸡尾酒这类精细活儿都能轻松应对,在工业、服务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这项颇具发展前景的研究,过去两年却只能在“地下”进行。因为难以承受市区高昂的租房价格,初创的遨博只能把公司凑合安顿在首师大校园的一处地下室里,总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

  去年11月份,遨博入驻门头沟科技园,凭借优惠的房租补贴政策,公司的办公场地一下子扩展到2200平方米,差不多占了一层楼的面积。研发队伍也迅速扩张,从过去的50人增加到了100人的规模。

  不过,遨博看重的还不仅仅是房租补贴待遇。赵海峰介绍,根据“门创三十条”,门头沟还将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研发补贴、投资风险补偿、上市奖励、知识产权奖励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利好,如同阳光、空气、雨露,为企业创新种子的发芽、成长营造了健康环境。

  在“门创三十条”外,门头沟区今年4月份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技术外包项目补贴政策。企业因为资金不足或者缺乏关键试验设备,技术门槛无法跨越的,可以购买技术项目的形式寻求外援,购买资金政府补贴一半。这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里,可谓开风气之先。

  优厚的政策扶持加上相对低廉的创业成本,让怀揣奇思妙想的创业者们纷至沓来。据统计,自去年9月份“创新创业门头沟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已有531家企业在园区登记注册,注册资金累计达76.5亿元。

  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居

  “如果把创新创业企业比作‘金凤凰’,那园区里一定得多栽几棵梧桐树,让企业安心栖居才行。”张贵林说。他所指的梧桐树,是集“办公+社交+投资+辅导+政府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各类创新型孵化器。

  阳光小微空间孵化聚集区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聚集区为刚起步的创业团队量身定制,让小企业挠头的工商注册等问题,在这里一站就能解决。北京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魏玉清今年8月底在聚集区内注册了一家信息咨询公司,从咨询办理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只花了短短1小时。“为这些事跑腿儿的时间少了,企业琢磨创新发展的时间就多了。”刚刚走出校门的魏玉清为这项便捷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根据创业者扎根的行业领域不同,门头沟科技园创新孵化器的定位各有不同。已经挂牌运营的京西创客工场定位为国际一流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企业孵化基地;即将挂牌的德山M-LAB定位于医药研发孵化基地;洪源广业智造工坊定位于无人机研发孵化器基地;博特文创空间定位于文创孵化器。

  和传统孵化器不同,这些新型孵化器可为初创企业提供器公司注册、培训辅导、政策保障、金融支持等全流程服务。

  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门头沟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各个孵化器已基本接近满租。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引进投融资机构,为企业赢得风险投资、解决融资难题创造有利环境。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