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生态发展涵养区
平安度险门头沟

2012-08-01 00:00   来源:京郊日报

  7月21日,门头沟迎来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极端降水过程。全区平均降雨量达到188.1毫米,降雨量最大地区永定镇达到了313毫米,全区有9个地区降雨量超过200毫米……面对这场暴雨,门头沟区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据介绍,在此次应对强降雨过程中,全区基础设施运行基本正常,未发生垮坝、倒闸等险情,山区群众1547户3695人得到及时转移,未发生一例人员死亡事故。
  在应对此次暴雨险情中,提前预防和全民抗灾起了重要作用。而门头沟区近年来不断推进的棚户区改造、城市景观河道治理、生态涵养恢复等工程也对险情的控制和削减起到了积极作用。
  防汛 大雨前一天撤走村民
  “幸亏暴雨前一天,全村309人全部搬出了这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7月27日,在门头沟区永定镇秋坡村,记者见到了村主任宋占全。离“7·21”特大暴雨已经好几天了,想起当时的情景,宋占全依然满是惊悸。
  秋坡村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群山环抱之中,是泥石流易发区,属于防汛险村。就在7月21日暴雨来临的前一天,秋坡村全体村民搬到了安全的地区。
  “2004年汛期,这里曾发生过大面积的山地滑坡,但今年的雨再大也不是问题了。”老宋笑着介绍,区里从6月25日起到7月20日,对秋坡村132户、309人实施了整体搬迁安置,从根本上解除了长期以来的泥石流隐患。
  “第二天我们回来看,好几家的院墙都被冲垮了,还有几间房子也趴了架了,进出村的几条路也都断了。”宋占全心有余悸地说。
  秋坡村,是门头沟未雨绸缪、提前防汛的一个缩影。
  “从今年3月份,我们就开始准备防汛工作。”据门头沟区防汛办主任高连发介绍,“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向全区普及防汛知识,挨村挨户排查险情。现在看来,这样的及早准备是有必要的。”
  抗灾 全区上下总动员
  7月20日晚,门头沟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传真后,立即召开防汛指挥部工作会,启动应急预案。
  7月21日中午,原定为期一天的门头沟区委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前半天结束。如何应对强降雨,成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会议确定的目标是:“不死人”。
  “我们家门口能划船了。”7月21日晚,暴雨如注时,一位住在门头沟区三家店村的网友在论坛上写到。而此时,在三家店齐腰深的大水中,区长王洪钟正在指挥部队官兵、抢险救助队进行排水工作。
  在门头沟区的各个街道村庄,一支500人的抢险专业队伍和近8000人的抢险半专业队伍在行动。抢险、救助、市政、交通、公安、供电、供水……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在暴雨之夜,上演了一场全民大救助。在防汛抢险第一时间,全区共出动抢险队伍17281人、机械车辆2615台次,使用编织袋120686条、铁锹6725把、水泵157台,形成了保卫家园的强大合力。
  “我拽着护窗,你们快出来!”7月21日晚,在东辛房街道北涧沟社区,31岁的小伙子于清泉正站在邻居董萍家的窗台上往外拽护窗,屋内,突然而来的大水越涨越高,离房顶只有几十厘米了。在于清泉的协助下,董萍很快就从护窗的缝里钻出来了,几分钟后,董萍的丈夫和儿子也钻了出来,这时,大水已经快要漫到屋檐下。北涧沟地势低洼,是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村大部分房屋被淹,灾难面前,当地居民积极自救,以于清泉为代表的部分居民,在自救成功后,还先后救出多名受困群众。
  7月21日下午,在大台街道办事处,居民张秀群连声感谢,她的儿子因被居委会工作人员提前转移而躲过了从山上滚落的大石。
  7月21日晚,在门头沟体育馆,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为几百名受灾转移群众送上了帐篷、棉被等应急物资。
  在西辛房中学,附近受灾的群众被安置在教室里,每天由街道办事处定时送来饭菜。
  7月24日晚,在石门营安置区,原本要等到2014年才能搬进安置房的受灾群众提前两年开始挑选新楼。
  ……
  据了解,在“7·21”特大暴雨中,门头沟全区9个镇、4个街道共转移群众1547户3695人,未发生重大险情,无一人因暴雨死亡。
  治水 河道通畅,排洪也顺利
  在此次暴雨的排洪上,门头沟区投巨资完成的水系治理工程立了大功。
  “从沟里排出的洪水太及时了,换在从前,也许岸边的住户就遭殃了。”回忆起前几天的暴雨,在门头沟区黑河沟边居住的冉起来依旧很激动。
  一段21日大雨当天网友拍下的视频显示,当天下午,水量最大的时候,黑河沟里的水已经离河岸只有不到半米,翻滚的河水飞溅在河岸边刚砌好的白色护栏上,不时引起周围观水的人一阵阵惊呼。
  冉起来记得,黑河沟里原本有很多杂物,下大雨的时候很容易挡着水,造成排水不畅。“以前下大雨的时候,睡觉都提心吊胆,就怕夜里水进屋。”
  据了解,从2010年以来,门头沟区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永定河、黑河沟等排洪渠道进行了治理,完成沟道两侧近2000户破旧平房的拆迁,既治了水,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在“7·21”特大暴雨中,这些刚修好的城市景观河,对排洪起到了重要作用。
  育林 绿树挡住了泥石流
  矿山治理和生态养护,也在应对此次暴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7·21”特大暴雨中,潭柘寺地区降雨量达到了305.4毫米,位居全区第二,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离潭柘寺不远的108国道两侧,山林郁郁葱葱,少有山石塌方。
  “这两年都没有见过大的泥石流了,坡上种的树起了大作用。”在路边清理碎石子的养护工人告诉记者,“这么大的雨,就掉下来这么一点儿碎石头,在以前真不敢想象。”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纯山区,门头沟区被列为全市泥石流易发重点区域,防御地质灾害的压力很大。近年来,门头沟区先后关闭了270个煤矿和300多个非煤矿山,修复治理废弃矿山及沙坑1.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在改善地区环境的同时,也使山区应对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的能力全面加强。
  上楼 减轻平房区防洪压力
  提前预防和及时应对,固然是门头沟在此次灾害中有惊无险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行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也为此次抗灾减灾助力不少。
  “多亏搬进新楼,我和老伴儿才躲过了这场大雨,不然可有得折腾了。” 26日下午,在石门营新区,家住19号楼的罗玉珊老人,满是感激地对记者说。
  石门营新区是门头沟的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小区,在搬到石门营前,罗玉珊住在门头沟区耿王坟一座30年前建的简易小平房内,由于地下采空下沉,房子变了形,窗户和屋顶楼板都裂开了缝,外面下大雨,屋里就跟着下小雨。
  罗玉珊至今还记得,每到下雨天,他和老伴儿都得在房顶铺上临时的油毡或者塑料布,并把家里的各种脸盆全拿出来接水,整晚睡不了觉。
  “7月21日那天晚上,雨下得太大了,我老伴儿一晚上没睡踏实,一晚上起来盯了好几次,生怕出点问题。可新楼房和老平房就是不一样,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么些年来,第一次不用为下雨发愁了。”平安踏实地度过了北京61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罗玉珊总算放下了心,感到搬上楼的生活有了保障。
  居住有占门头沟区近三分之一人口的采空棚户区,一直是门头沟区防汛的重中之重。棚户区内平房密集,大都低矮破旧、年久失修,历来是防汛隐患危重区域。近年来,门头沟区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极大减轻了城区平房区域防洪压力,为抗击强降雨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门头沟区房屋征收事务中心主任石研介绍,目前,采空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经实现开复工200万平方米,其中35万平方米新楼开始入住,和平南街、耿王坟等采空棚户区的2000户约5000名居民已经搬入新楼,像罗玉珊老人一样,他们安然度过了这场暴雨。
  记者手记
  汛期到来之前做足准备,大雨来临之时及时应对,门头沟区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以零伤亡的“成绩”,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看到这些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地区整体发展才是面对灾难从容应对的基本保障。另外,这场大雨,也检验出了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在当下的灾后重建阶段乃至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都需要我们尽快补齐“短板”,进一步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