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中心城区
朝阳: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22-06-29 14:51   来源:首都之窗

  经济转型“厚积薄发”

  过去五年,朝阳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5千亿元、6千亿元、7千亿元三个台阶,地方级和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全市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万元。

  五年来,朝阳经济“提质”步伐稳健。这背后,是朝阳区在首都减量发展新阶段,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决心,以减量发展倒逼高质量发展,朝阳区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

  ——高精尖成为新动能。五年间,朝阳紧紧围绕全市“五子”联动布局,以商务服务、金融、文化、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打造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金融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增长强劲。

  ——新消费释放新活力。作为消费大区、时尚之城,对标全球顶尖城市,打造千亿级商圈,是市委赋予朝阳区的重要任务。全球90%的一线品牌在朝阳设有门店,SKP问鼎全球“店王”,全市前十位活力商圈中朝阳占6席,全市首批“夜京城”地标和“夜京城商圈”半数以上都在朝阳。2021年,全区累计入驻首店483家,占全市近54%,全球90%的一线品牌在朝阳区设有门店。

  从“聚”到“疏”,一字之变,摆脱的是传统路径依赖,迎来的是经济发展的华丽转身。

  一串数字,是对朝阳区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重大转变的最有力说明:2017年以来,累计拆除违法建设3211万平方米,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172家、商品交易市场154家,建新改造便民服务网点577个;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2%以上、商务服务业收入总量占北京市近五成、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第一,金融业占全区GDP比重由2016年的14.5%提高到目前的18.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17家,为“十二五”的近3倍……

  眼下,朝阳区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正在进行,计划拆除建筑面积不低于556万平方米,腾退土地不低于421公顷,将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区域发展活力。

  开放创新“乘势而上”

  开放与活力是朝阳区最鲜明的标识。2020年9月底,CBD中心区和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合计约7.92平方公里的面积,被纳入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标志着朝阳区正式开启“两区”建设新征程。

  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朝阳区聚焦“商务、金融、科技”三大重点领域,依托“CBD、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中关村朝阳园”三个重点园区,细化落实“政策、项目、空间”三张清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2项新机制、17大新兴业态落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的开放模式。诞生了全市首家自贸试验区银行、证券及保险行业专营机构,德意志银行、科勒资本成为金融领域外商准入新政第一批试点企业……

  2021年,朝阳被赋予了全市数字经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通过加快布局基础设施、打造核心产业、深化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擘画“一核一廊、四圈多点”的数字经济新蓝图。累计建成5G基站4310个,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并围绕科技冬奥、社会民生等领域,形成了8大类27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关村朝阳园突出政策引领,实施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空间地理信息产业集群提升行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双奥朝阳”再次得到世界认可。朝阳区将冬奥筹办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以筹办工作为契机,加速国际化步伐。全力推进第四使馆区建设,实施CBD国际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望京国际人才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生活配套更加齐全,国际化成为朝阳最丰厚的资源、最明显的特色和最靓丽的名片。

  随着开放阵容更加齐整,功能也在持续深化。为了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朝阳区构建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亲和舒心的城市市容环境。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形成新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的“极速模式”,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数据“通起来”、群众“用起来”。

  开放创新,步履不停,为朝阳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今年以来,全区新认定两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三星数据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克诺尔轨道车辆系统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占全市50%,朝阳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至140家,全力打造北京对外开放高地。

  基层治理“精细高效”

  2022年春末,首都疫情反复,朝阳战“疫”一度艰难。

  面对以传播快、隐匿性强为特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朝阳区各街乡、社区高效应对,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物业人员和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合作,下沉干部、“双报到”党员踊跃参与,无论是在8小时应急处置机制带动下的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还是封控区、管控区的生活物资保障充分,又或是特殊重点人群的上门服务和就医保障,都见证了基层治理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为广大“朝阳群众”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实际上,基层治理不仅是疫情防控等应急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一个区域常态运行的关键基石。

  五年间,朝阳区推进“吹哨报到”改革,实施“基层建设年”三年行动,推动基层改革创新“年度三件事”,扎实的党建工作结硕果。朝阳作为全国第二批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通过结项验收;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形成“五化协同”社区治理体系;建成三级社会动员平台体系,全面推广社区成长伙伴计划。双井街道入选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劲松模式”得到国家层面肯定并在全市推广,推动解决预付式消费、房产证办理等难题。

  一边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愈发扎实,一边是在科技赋能中不断探索治理新路径。

  朝阳区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让算法来帮忙,突出全面感知、动态监测、精准处置,把精细化治理落到实处。

  目前,朝阳“城市智慧大脑”综合展示平台已搭建完成,建成应用场景56个。全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应急安全、医疗卫生等核心指数一应俱全。

  以东坝地区的智慧物业实景超融合平台为例,通过视频地图引擎交互功能,运用AR技术,将辖区内的建筑、道路、摄像机、公共设施等直观地展示在视频实景地图上,形成智慧物业视频实景“一张图”。

  数字化,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也打破了部门壁垒。依托“城市智慧大脑”,朝阳区还建成了智慧社区治理数据分析平台,归集全区31个街乡、113个社区、2560台智能设备的基础信息41万余条,推动传统治理向数字治理转变。

  宜居生活“润物无声”

  消夏避暑,“朝阳群众”不仅能在温榆河公园戏水纳凉,在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泛舟游河,也能在昔日老厂房改造的空间看展览、听音乐会,在城市书屋阅读、自习、头脑风暴——朝阳用实践证明,在忙碌城市里也能诗意栖居。

  过去五年,朝阳区把良好生态作为发展之道、惠民之要的战略定力,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建设提升公园102个,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让城区住进公园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赋予了绿色基底,注入了生态韧性。

  打开“美颜”模式后,既有自然野趣,又有新潮先锋;既有国际风范,又有文化底蕴;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构成了独特的“朝阳气质”,这样的地方数不胜数:

  ——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朝来森林公园三期等“大尺度绿化”典范之作风景如画,通惠河、萧太后河、亮马河、凉水河等骨干河流恢复水清岸绿,大人、小孩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716条背街小巷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活力,望京小街、丽都商圈、三里屯西街等时尚街区,咖啡店、餐厅、买手店、甜品店错落分布,正成为潮流青年的网红打卡点。

  ——一处处老厂房从“锈”场转变为“秀”场,全区文化产业园总数达到了102个,其中32家被认定为市级园区,数量居全市首位。北京音乐产业园、郎园、莱锦、懋隆等园区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园区里开辟了体育场馆、城市书房、美术馆、电影院、博物馆等公共服务空间,举办文化节、文创市集等,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热度高涨,为“朝阳生活”注入艺术气质。

  不仅如此,“朝阳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精彩。最新数据显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已覆盖朝阳城乡,街乡文化中心、社区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共建成区级文化设施4个、地区级文化中心6个、街乡级文化中心43个、社区(村)级文化活动室570个。建成40家城市书屋和57家社区流动美术馆,认定31个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所有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都是为了让“朝阳群众”的幸福感落地生根。奋进新征程,朝阳将继续保持朝气蓬勃、热火朝天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向着打造首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新引领区、国际交往中心区、绿色宜居标杆区的目标进发。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活力朝阳,搏浪前行!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