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城市副中心
全力创建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

2022-06-29 10:48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2022年3月,通州区启动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区、市)创建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客运服务、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三大方面,涉及道路建设、客货邮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并明确各单位完成时限。截至目前,创建工作已开展三个月,其中12项任务已顺利完成,包括:建设公交候车亭48座(计划9月前完成30座城乡公交候车亭标准化改造),区属70条郊区客运线路实现实时到站查询功能,副中心公交正式纳入市公交系统统一运营管理,在副中心交通便民查询系统中嵌入“货拉拉”“邮政便民通”和“邮政速递物流”等货运模块;京哈高速加宽改造具备通车条件,文旅区内部道路曹园东路、曹园南街西等建设完成,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2%;23公里窄路加宽工程;42公里美丽乡村路创建,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0%;制定并落实“路长制”工作方案;9个乡镇启用“农村公路管理巡检系统”;在事故多发点段设置104个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等任务。

  交通运输部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的通知要求,相关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创建县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细化创建目标,明晰任务分工,落实项目载体,制定推进计划,强化保障措施;要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创建县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新经验新模式;要加强政策支持,在年度投资计划中优先安排创建县符合规划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强化动态跟踪,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通州区是国家交通运输部、北京市根据全市10个郊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评估成绩推荐出来的,代表北京市参与创建,是今年全区的一件大事,也是《通州区2022年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43项重点任务之一。通过该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副中心控规、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给群众出行创造高品质的交通环境。

  为促进全区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城乡居民一体化交通出行环境,今年3月17日,经第8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通州区创建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区、市)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区交通局按照“高”(高质量、高标准)“实”(任务实、措施实)“成”(任务完成、创建成功)三字方针,统筹25项创建任务,建立一个领导机构、一套工作方案、一份任务台账、一个监督机制“四个一”日常工作框架。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行政村“窄路加宽”铺出乡村振兴“快车道”

  “道路拓宽了,终于可以放心地开车了,这个工程真好。”潞城镇贾后疃村的杨军深有感触地说,这条入村路以前特别窄,来回车也很多,没办法错车,有时候还会出现两个司机互相赌气不让路,谁也走不成的现象,这个问题困扰了村民好多年。

  潞城镇贾武路南起武兴路,北至前兴路,是贾后疃村、东前营村、武疃村出行的重要通道。由于道路宽只有5米,常年的雨水冲刷加上车轮碾压,路面出现开裂、坑洼等现象,加之路面狭窄,拥堵频发,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群众出行。在经过现场勘查后,通州公路分局组织施工方对这条道路实施大修拓宽,经过几个月的施工,破损的道路焕然一新,原来的“羊肠小路”变成双车道,行车舒适性有了大幅度提高,消除了安全隐患。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为农民群众建起了一条条“便民路”“致富路”,为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力量。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去年以来,通州区启动实施行政村“窄路加宽”,把乡村公路提档升级与“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与“城乡交通运输一体示范县”创建工作相结合,铺出一条条乡村振兴“快车道”。

  村道窄路加宽一直是群众所盼。通州区仍有部分行政村没有双向公路。为方便百姓出行,进一步完善镇村路网,提升乡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2021年通州公路分局在全区范围内有序实施建制村公路窄路加宽工程18项,合计23公里。同时,同步开展窄路加宽储备研究工作,编制全区道路加宽整体方案,共储备窄路加宽工程22项,合计32公里,2022年将实施不少于17公里。

  除了“窄路加宽”,全区1100条乡村公路还有了“路长”,并配备专职管理员和巡视员,实行定人、定责,落实长效管理,彻底解决了困扰乡村公路的“谁来管、管哪里、如何管”的问题,实现农路管养能力、资金投入、路产路权维护、路域生态环境等“六个提升”。  

  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

  70条公交线划归市公交集团管理

  今年6月1日起,北京公交集团正式承接通州区域全部70条公交线路,并由城市副中心客运有限公司负责通州区全域906平方公里区域公交线路运营,标志着通州区地面公共交通纳入市公交系统统一运营管理。

  线路承接后,70条区域公交将陆续提升运营效率,其中45条线路采取延长运营时间、缩短高峰间隔等措施。同时,调集565部新能源公交车投入通州运营。通州居民会发现,路面上的公交车更新了。

  除了车型、能源升级,通州公交在行车安全防控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方面进行大幅提升。目前,通州公交全部搭载并推广应用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和异常行为判别系统,为全部驾驶员配备情绪感知手环,实现驾驶员和车辆智能化追踪和溯源管理。用科技赋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乘客、驾驶员人身安全。

  为了打造科技公交新形象,目前已完成地铁高楼金站双向候车亭示范站和朗清园周边共14根电子站牌和2处候车亭建设。下一步将加快公交站务设施的升级改造,充分利用电子站牌、智能手机应用等载体,为通州区市民乘客提供实时准确的发车时间、到站时间、拥挤度、车辆位置等实时数据信息,不断提升科技出行服务水平。  

  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

  “邮快合作”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

  “以前取个快递需要跑到10多公里之外,现在家门口就能取了,真是方便多了!”日前,台湖镇次渠家园二区小区居民刘敏在自己村的邮政自提驿站取到网购快递后感慨地说。

  自提驿站门口前来取快递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报上姓名和手机尾号,几秒钟的时间便可以拿到快递。驿站屋内,邮政快递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找件、扫码,娴熟地交付着一单单的快递。

  在快递驿站屋内,各种包装式样的快递件有序排放在货架上,圆通、中通、韵达、顺丰、京东等各大公司的快递件均可在这里寄收,一天的快递分发量在400件左右。

  现场取快递的村民表示,以前快递公司在整个镇域范围内就那么几个取件点,彼此距离相隔较远,村民取快递极不方便,有的甚至要跑到十多公里之外。现在好了,村里设立了自提驿站,寄件取件真的是方便多了。

  乡村一直是快递服务的薄弱环节,为了让乡村居民享受同等便捷的快递服务,今年以来,区交通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与中国邮政北京市通州分公司合作,在台湖等乡镇增加18个自提驿站,提升末端投递效率。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各镇各村庄在村内选择有服务能力的门店等合适位置设立自提驿站,快递公司将快递包裹等送至自提点后,由自提点暂存,村民自行到自提点取快递。为提高自提驿站服务能力,自提点的工作人员均进行业务培训,从软件下载、注册加盟到软件使用,细心做好指导工作,让负责人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各镇各村已实现顺丰、京东、韵达等快递公司的“快递进村”。

  小包裹,大民生。“快递进村”不仅给当地村民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对乡村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一个小小的自提驿站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除建自提驿站,通州区优化副中心交通便民查询系统,嵌入“货拉拉”“邮政便民通”“邮政速递物流”等货运模块,拓宽城乡寄递物流投诉途径。  

  其余13项创建任务有序推进

  客运服务一体化3项

  持续稳定的高质量服务是客运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通州区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客运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提升客运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3项任务均在有序进行中。其中,新开或优化调整8条以上公交线路已实施7条(87.5%);区交通局会同水务局、国资委等部门已编制完成《大运河京冀通航牛牧屯临时码头设计方案》并推进前期工作(约60%);通州交通支队会同区公路分局、城管委、商务区管委会等部门在漷马路、张采路、张凤路等重大事故多发路段安装限速、警示标志95面,张采路太玉园小区门口安装中央隔离护栏910米(约60%)。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6项

  目前,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水平6项创建任务正在有序推进。其中包括:加快推进东六环入地改造,截至目前,总体工程累计完成44%,现已基本完成集体土地拆迁,并已启动国有土地拆迁工作;正在办理10KV输电高压改移方案批复手续;树木伐移施工完成90%,桥梁工程累计完成40%,盾构累计掘进完成50%。

  同时,优化城市副中心内外部交通联系,构建“四网融合”的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建设副中心站、环球影城北、东夏园、通马路4个交通枢纽,2个场站分别完成进度目标的70%和55%;厂通路建设(石小路、通宝路前期),孔兴路、九德路改建(漷马路、漷台路、通清路前期,开工建设通武线)完成总体工程量的65%;推进通惠北路北延(后场西路、玉桥西路等15条)完成目标的30%;乡村公路大修工程已完成90%以上。

  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4项

  按照区级工作方案,提升货运物流服务水平共涉及完善物流功能布局、建设邮政网络、建立智慧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5项重点任务,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全面提升我区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货运物流运输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目前,提升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4项任务正在有序推进中。其中:区邮政部门增设8辆邮政揽投车辆工作方案已上报北京市邮政公司,待审批后进行更新实施(约60%);邮政、商务局等部门组织召开“西集樱桃项目启动会”,推动邮农合作物流服务落地(约60%);邮政部门就开展仓储物流业务规划用地需求已对接宋庄、台湖、马驹桥、永乐店镇(约40%);交通局会同经信局已完成通州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管理系统主体功能建设(约80%)。

  “十四五”时期

  加快建设轨道网络体系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加快建设轨道网络体系。在原有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副中心”需求的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城市轨道网建设,逐步打造“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格局,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撑副中心快速发展。强化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及东部、南部城市组团交通联系,强化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完成M6线南延,M101线达到通车条件,推动M102线前期工作,储备M103、M104线,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的无缝换乘。

  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规划》中指出,优化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组织设计,通过开行微循环公交、建设P+R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调度与停放管理、加强与接驳交通方式间运行时刻表衔接等措施,提高轨道交通接驳换乘效率。完善车站和出入口配置,有序实施既有车站改造提升,强化站点与周边设施便捷联通。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综合运用大站快车、多交路运营、缩减站停时间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网运行速度。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之间的运行时刻表衔接,方便乘客换乘。完善轨道交通服务,研究推进票种多样化工作,优化交通引导标志标识设置,强化无障碍和急救设施及服务保障。

  提升运输保障能力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实施范围约59公顷,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站体分为三层,地下一层是城际铁路和地铁进站厅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地下二层是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以及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M101线、6号线的换乘空间,并设置了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上客区。地下三层是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同时,将利用夹层空间,设置东西两处公交场站。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四网交汇点。依托京唐(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可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天津、唐山等地,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加快公交场站建设。研究北关、北苑公交枢纽规划调整方案。结合公交场站一体化开发,推进规划场站用地移交;提升汽车客运站与城市公交站点的换乘接驳便捷性,提升客货运输场站一体化水平。建成副中心站、环球影城北、东夏园、通马路4个交通枢纽和东小营、文旅区2个中心站等一批公交首末站。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