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城市副中心
水韵林海

2022-06-14 08:44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6月,正是临河赏景的好时节。阳光下,大运河波光潋滟,犹如一条玉带飘落,美丽而灵动;河两岸叠翠重影、鸟语花香,市民徜徉在绿树红花中,漫步于步道小桥,于轻风中卸下疲惫,尽享惬意美好。

  大运河的生态美,还吸引了众多美丽的精灵。随着大尺度森林绿地的建设,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不断扩大,白鹭、天鹅、金雕等百余种鸟类每年不远万里而来,副中心成了它们繁衍生息的天堂。

  2016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几年来,“一堰、十河、三网、多点”的水环境,“两带、一环、一心”的森林生态格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逐渐勾勒成型,芦苇婆娑、鱼跃鸟鸣、水清岸绿、郁郁葱葱的水韵林海画卷铺展开来。  

  大运河畔,绿树葱茏、林水相依,展开一幅独具魅力的生态画卷。

  以水定城 碧水绕城变为现实

  站在北运河北关闸观看五河交汇处,这里景色宜人,两岸郁郁葱葱。河面吹来徐徐清风,运动爱好者沿着步道骑行、慢跑,时而有水鸟停靠在栈道护栏附近,远处有人静静垂钓。游船在绿波中穿行,清风徐来,沁人心脾。

  有谁能想到,这条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河道,数年前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河”。“北运河可以说是北京城的‘下水道’,这里是‘九河末梢’,承担着中心城区90%的排水任务。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河水都汇入这里。随着城市急速发展,流入河道的各类未经处理的污水大大增加。最差的时候,北运河的水质一度处于劣V类,途经的居民得掩鼻而过。”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窦艳兵介绍。

  通州区有着2200多年建置史,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但这里地势低洼,多河汇聚,虽自古有“九河末梢”之称,但细数下来,区内4级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河流多达26条,境内河长271公里,被誉为“北方水城”。主要涉及的河道有温榆河、北运河、潮白河、运潮减河、通惠河、小中河、中坝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镜河、减运沟、翟减沟、小盐河等。除运潮减河、潮白河、翟减沟属潮白河水系外,其余均属北运河水系。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北运河从一条排水河逐渐变成生态河,并实现旅游通航。

  治水先治污,从2013年至今,市水务局先后实施了三轮“三年污水治理行动计划”。“当时,全市84条黑臭水体名单中,有53条都在通州境内,通州治水难度之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北运河管理处工作人员说。在三轮三年行动中,截污治污、铺设管线、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北运河流域成了污水治理的主“战场”,且收效显著。

  治污的同时还有了制度保障。2017年,通州区全面开展了“清河行动”“清四乱”农村小微水体整治等多项治理工作,5年来,北运河的水质从劣V类水已逐步改善到Ⅲ类水标准。去年底,市水文总站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北运河通州段水质有了显著提升,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氨氮浓度下降、总磷浓度下降……各类污染物平均降幅在三成左右。

  经过治理,北运河通州段全长40公里的河道在去年6月实现全线通航。游客可以登上游船,饱览运河风光。城伴水,水映城,古老的北运河逐渐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与水系建设规划》,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将基本建成与自身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水务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一堰、十河、三网、多点”的水环境格局,以水兴城重塑城市,打造水城共融生态城。  

 

                                                     五河交汇处                                                                                           潮白河

  千年绿城 开窗见绿出门见园

  浓淡相宜的绿,是副中心的生态底色。

  初夏,草长莺飞。从空中俯瞰副中心,一望无际的森林群映入眼帘,城区分散着星星点点的公园,道路、河流两侧绿道日渐葱茏。作为北京第一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平原区,副中心着力构筑森林与城市相融共生的城市生命共同体,整个区域森林生态空间呈现“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发展布局。

  “两带”分别是指城市副中心和朝阳区交界处的西部生态绿带,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北三县、天津武清区交界处的东部生态绿带;“一环”是副中心核心区外围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一心”是城市副中心中间区域的大尺度绿色空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连续几年的大规模绿化造林,规划图上绿的色块越来越多,色彩饱和度越来越高,一个个大尺度林带逐渐连接成片。

  身边的公园越来越多,是工作生活在副中心的市民们最直观的感受。过去,老通州人常逛的无非是运河公园、西海子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现在可逛可玩、风景赏心悦目的好去处,十个手指头数不过来。自2018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以来,全区共完成新造林12.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4.45%。

  被搬到市民身边的还有各类城市公园和小微绿地。近五年,不仅西海子公园、减河公园等9个城市公园改造提升,街边空地和裸露地块也被利用起来,建成口袋公园、休闲公园。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稳步提升。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老城双修等工作,完成留白增绿6000余亩。

  城区绿量显著提升的同时,郊野公园也成方连片、互联互通。沿副中心周边规划的13个公园已有8个基本建成,规划串联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中,以永顺城市公园、刘庄公园、宋庄公园等为主体的北部一环已实现闭环。全区建成万亩以上森林湿地8处,其中潮白河生态带2.2万亩、东南郊湿地1.7万亩、马驹桥湿地1.2万亩。

  同时,通州区依托大运河、潮白河及周边森林湿地资源,以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为主体,建成东部生态绿带3.5万亩;依托温榆河及两侧湿地,以东郊森林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为主体,建成西部生态绿带2.6万亩。通过近自然的大尺度绿化,形成了卫翼东西、贯通南北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城市重要水源地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更加健康。  

 

                                                    大运河森林公园                                                                                    温榆河公园

  “稀客”频至 生态福利全民共享

  “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儿!”周末到东郊森林公园放松的市民李先生被园中有鸟、林中有水、林水相依的湿地森林景观深深吸引。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顶级生物群落,是湿地最活跃和最醒目的生物类群,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之一。过去一年,副中心迎接了不少鸟类朋友,白骨顶鸡聚集在河面,绿头鸭栖息在低矮的芦苇丛中,船过浪起,一群群鸟儿飞向蓝天……

  2020年以来,通州候鸟监测站共监测到迁徙候鸟百万余只,仅北运河就记录到鸭类、雁鸭类等鸟类近百种,每年超过20万只次候鸟在副中心栖息或过境。大天鹅、灰鹤、豆雁、赤麻鸭、绿头鸭等鸟类大量栖息于此,仅灰鹤数量就有上千只。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更有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不少“稀客”光临。

  宜居的生态环境更让市民享受生活。

  不少居民在家附近的公园遛弯锻炼,出门见绿,人与自然更亲近。

  生态廊道层次分明、景观优美、功能完备。副中心建成温榆河—北运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等绿道160公里、驿站8处,城市健康绿道成环成网,并将通州运河等历史文化贯穿其中,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目前,全区在建的绿道体系也是副中心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区规划了以“四廊六环”为骨架结构的绿道网络系统。即温榆河—北运河风景林廊、潮白河风景林廊、通惠河—运潮减河风景林廊、凉水河风景林廊,以及环城游憩环、古今畅游环、森林休闲环、湿地体验环、两河游憩环、假日乡居环。

  “四廊六环”串联起城市副中心的主要水系、林地、湿地、景观功能区,打破“生态孤岛”,联通绿色空间,为副中心建成一座“千年之城”提供生态保障。

  今年,通州在建的有潞城中路绿道、壁富路绿道、小中河绿道、中坝河绿道、凤港减河绿道、凉水河绿道、潮白河北环路绿道等,总长度113公里。纳入建设计划的还有减运沟绿道、环办公区绿道、假日乡居环绿道等。全区将构建市级绿道、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体系,总长度将达到633公里。  

  东郊湿地公园

  文旅融合 激发沿岸发展活力

  人因水而聚,城因水而兴。运河两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蓝为河,绿为林,以绿为底,以水为魂,闪烁着清新明亮,辉映着水城共融,副中心书写着今朝的壮阔美景。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游人漫步于造型独特、鲜花点缀的亲水平台,尽享夏日休闲时光;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万亩城市森林与运河万顷碧波交相辉映,仿佛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漕运码头、潞河桃柳景区、甘棠闸、榆林庄闸以及沿线村庄美景与特色产业相串联,正勾画出一幅独具魅力的生态画卷。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副中心正依托大运河的旖旎风光和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围绕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西海子公园、燃灯塔景点和周边古建筑群,积极打造北京中轴线以东的首个5A级旅游景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

  未来,本市将全面整合大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大运河水上、岸上、船上文化旅游娱乐产品,构建大运河全天候生态文化景观廊道。其中,通过智慧科技技术,再现往昔帆樯林立、舳舻蔽日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大运河水上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丰富大运河两岸文化旅游服务配套供给,形成有特色的运河文化旅游带,让更多游客体验城市副中心的运河之韵、运河之美、运河之变,使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北京市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景区新典范,与环球度假区形成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产业发展格局。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