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城市副中心
本市首个“小微湿地”雏形初现

2019-07-02 14:20   来源:北京日报

  一条小溪蜿蜒流淌,被冲刷得溜圆的鹅卵石,三三两两趴在岸边晒着太阳。清风徐徐,芦苇、荷花、水葱,兀自摇曳着身姿,一群群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这儿可不是哪个郊外山涧,而是位于北四环中路的亚运村中心花园。这条颇有几分野趣的清溪,是北京市首个小微湿地保护修复示范项目。经过半年的施工,这处湿地已基本成型,虽然“正在改造”的提示牌还没撤,但已经引来了周围众多游人。

  在北京,“小微湿地”建设刚刚起步。不同于大名鼎鼎的野鸭湖湿地、汉石桥湿地、翠湖湿地动辄都是几百公顷、几千公顷,小微湿地规模很小,面积不超过1公顷,旨在利用城市里有限的水面资源,营造适宜动植物栖息的环境,促进城区生物多样性,缓解热岛效应。

  示范项目位于亚运村中心花园南部,占地约4100平方米。改造前是一条旱溪,景观欠佳,土壤裸露。现在通过地形梳理、补充再生水、种植水生植物、架设木栈道,面貌彻底改观,为高楼林立的亚运村带来了郊外的野意。

  湿地有水才有魂。这个示范项目里,溪流虽然并不长,但仿照大自然里的山涧,极尽曲折蜿蜒之势。近岸处看不见水泥,与水面自然衔接的是碧草坡和鹅卵石,还有芦苇、千屈菜、水葱等10多种水生植物。更有趣味的是,水流中央的河床上,垫了几块大石头,游人可以踩着石头过小溪,很有点在山里过河的味道。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微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城市里生活的小动物们提供一个庇护场所。近自然水系的营造,也是方便它们在这儿更安心地觅食、歇脚。并且除了引来水系,周围还补栽了浆果类、坚果类、蜜源类植物,为小动物们提供“口粮”保障。

  为保证水质清澈,这次试点采取了多重保障措施,如在湿地基质上,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铺设沙土乱石层,过滤净化水质;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建立“食藻虫—水下森林”共生生态,自然净化水域等。眼下,雨季就要到来,这处小微湿地还将承担起蓄积雨水的功能,补充城市地下水。

  这些天,气候炎热。虽然尚未完全竣工,周围不少居民已经迫不及待溜达到水边纳凉、游赏。为方便市民游憩,“小微湿地”上架设了木栈道,还在水边修筑了休闲长廊,补植了大量乔灌木。现在,每天早晚都有老人们带着孩子到小溪边戏水,看草丛间飞来飞去的蝴蝶和蜻蜓,大人孩子其乐融融。

  亚运村“小微湿地”建设是本市城市生态修复的一次尝试。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这类小型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今后将在有条件的城区和近几年营建的大尺度城市森林中进一步推广,让城市生态更具活力。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