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平原城区
大兴搬迁农民就业增收全都有

2011-12-08 00:00   来源:北京日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统筹发展,大量农民搬迁上楼,从原先的农村住进了社区。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大兴区第四次党代会上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共有近10万搬迁农民,目前尚有5.6万人住在周转房中,为了保障他们的利益,大兴区创新多项机制,涉及农民就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兴提出了让搬迁农民安置就业有岗位、经营增收有资产、稳定生活有保障、服务管理有组织。”该区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政府不断优化的服务,推进搬迁农民向有资产的新市民转变。”

  截至今年,大兴全区共9个镇涉及搬迁,123个村,97589人。这巨大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一户户搬迁农民生活、工作、收入等方面正在发生的变化。

  记者来到黄村镇走访,以前小营村的村民李会敏搬迁后,分了一套一居室和一套两居室,“过去就4间平房,一到冬天生火就头疼,现在搬迁到新小区,水、电、气、热全有。”

  为解决搬迁农民后顾之忧,安置就业有岗位,政府为她在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专门负责回迁小区房屋集体出租,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不出小区就上班了,工作还体面。”

  目前,大兴区搬迁村劳动力5.7万人,有就业意愿的5万人,已实现就业3.5万人,就业率达到70%。

  “不光工资,咱还有其他收入。”李会敏说。在她所居住的回迁小区,推行了搬迁农民富余房集体托管,通过市场化租赁运作,向社会“零差价”转租房屋,并联合物业公司参与管理,确保村民的长远利益。

  现在李会敏一家三口住两居室,富余的一居室按照统一标准装修后,直接和国有企业签订租赁合同,每年收入2.4万元,“过去住平房时也租过房子,今儿欠租、明儿早退,麻烦多了去了。现在把房委托政府的公司代租后,什么麻烦都没了,租金一点不少挣,还省心、放心!”

  为了让农民增加收入,大兴各镇不断创新,多了很多好办法:西红门镇八村在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用地中留出60亩地用于村集体产业发展;黄村镇新城北区6个被征地村获得3.2万平方米商业设施收益补偿;瀛海镇为搬迁村农民提供人均10平方米商业设施收益权;旧宫镇为搬迁村农民提供人均15平方米商业设施收益权……

  同时,该区全面落实搬迁农民的保障政策,已实现整建制转非的劳动力社会保险参保率99.9%,搬迁村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搬迁后,基本消除了低保救助、教育救助等群体,其他救助群体也均实现应保尽保。

  为了更好地服务搬迁农民,大兴区建立了“三站、两室、一热线、一平台”的服务模式,坚持每周联系村民,每月开展活动,定期开设百姓大讲堂。瀛海镇还为25个搬迁村分别在各个租住地设立全程办事代理点,榆垡镇成立了青年服务队服务搬迁村民,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