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功能区域 > 重点产业功能区
北京亦庄 智造之城 (宜居篇)

2020-01-16 13:23   来源:北京日报

  

  智慧交通,连接美好的生活;水清岸绿,迎来了优美的环境;职住平衡,升级着幸福指数……这些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正逐步向世界一流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迈进。

  2025年初步实现趋零排放

  “今年,我们区内的工业固体废物就有电子台账了,这意味着工业固废再生和共生的关系就能初步确立。”正在忙着组织经开区固废智慧监管平台(一期)系统专家评估的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专班工作人员说,她2020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该平台建成投用。2020年是“无废城市”建设搭建四梁八柱的关键之年,该平台将成为线上有力支撑。

  2019年9月,经开区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首家通过实施方案的试点城市,这标志着经开区正式进入试点方案实施阶段,进入“无废时间”。“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战。

  拿工业固废来说,经开区很多企业已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北京奔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例,其选用干式喷漆工艺,使用天然材料石灰石粉吸附喷漆漆雾,并对吸附漆雾后的废石灰石粉申请鉴定,确认为非危险废物后交给下游企业作为建材制造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仅此一项每年减排便可超过3000吨。此外,北京奔驰还将危险废物100%交给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置,实现危险废物“0”填埋。同时,北京奔驰还将具有回收价值的一般工业固废交给有回收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资源化利用。

  北京奔驰是经开区建设“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有效减量、按照统一分类进行统计,提高再生利用率,经开区通过制定一般工业固废分类名录、构建绿色供应链、强化清洁生产等手段,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种类、数量以及去向的动态统计机制,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通过搭建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与再生资源流通交易平台,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全口径统计、全过程监管,有效实现固体废物的循环再生和综合利用。

  2020年,经开区将建立起“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具有产业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模式。到2025年,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将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全面铺开,初步实现园区趋零排放。

  

  超六成产业人口区内安家

  早上七点半,距离上班只剩半小时,而住在经开区亦城茗苑小区的何良鹤不慌不忙地扫了辆共享单车,只蹬了15分钟,就到达公司。

  全程不到2公里、15分钟的路程,不知羡煞多少常年拥挤在地铁里、公交上,上下班通勤时间动辄2小时的年轻人。

  

  就近上班,实现“职住平衡”,缓解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等超大城市孜孜以求的政策目标,在经开区已成为现实——以“让在经开区工作的人在经开区住”为目标,分层供给、精准施策,初步形成了单身蓝领公寓、单身白领公寓、人才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定向销售商品房、专业园区配套租赁住房、普通商品房、高端商品房八类住房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62%的产业人口共计16万人的居住问题在区内得到解决。按照规划,到2035年亦庄新城每2平方公里将建一个创新家园。亦庄新城将规划探索性地构建兼顾产业、人才和市民“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和高标准建设,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加强住房的精细化供给,实现“基本住房有保障、中端需求有支持、高端需求有市场”的住房保障。做好没有“城市病”的标杆。

  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

  路网拓宽美化一路一景、公园遍城步行即到、现代化建筑形成一个个新地标……如今的经开区正被多重景观“打扮”得焕然一新,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工业示范园区。

  在路网升级优化的同时,经开区对数十条路进行翻修、拓宽,每条路修建完成后,景观提升便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每条道路拥有特色景观,相关部门精心设计,差异化栽种植被。继宏达路泡桐大道之后,荣华路牡丹大道、经海三路桃花大道等景观也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美景,吸引人们围观欣赏。

  

  路美河更清,河畔引白鹭。以前的污水河相继还清变成了清水河,白鹭在通惠河畔栖息,成为经开区一道独特的风景。采用了“一河一策”的治理清淤到生态修复,再到如今每季度对主要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检测调查一次,形成了对河道有效治理措施。

  目前,经开区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环城绿道体系,走在经开区,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令人舒适怡然。

  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区

  同仁医院(南区)建成以前,离经开区最近的大医院就是宣武医院。“记得儿子有一次出疹子,突然全身发红发烫,高烧不退,家里人没有办法只得连夜打车赶往医院,好不容易喊了一辆出租车,开车过去还要两个小时。”经开区居民张宇盛说,“现在打车10分钟之内就能赶到。”

  

  北京同仁医院(南区)扎根经开区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南院区等一系列涵盖三级甲等医院、专科医院的医疗资源先后入驻,不断刷新着经开区卫生医疗体系的高度和广度。

  为了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近年来,经开区不断优化全区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设多家卫生服务站,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同仁医院(南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南院区两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顶层,5家专科医院为枢纽,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底的三级塔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区内居民构建了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当前,辖区内90%的患者首诊选择在区内医院,“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新格局基本实现。

  24小时文化美食服务不断档

  居住在经开区,休闲也在经开区。从最早开业的创意生活广场,到核心区的华联力宝广场和大族广场,路东区的城乡世纪广场,经过多年发展,不大的经开区已聚集四大商圈,成为辖区内白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向着打造书香亦庄的目标,经开区支持鼓励开办的各类阅读空间遍布园区、企业和社区,成为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的新去处。支持区内电科院开放为区级公共图书馆,并将图书分馆开到了园区、企业和社区。不仅如此,经开区还有24小时书屋,只需一张身份证和一百元押金,就可以在这家24小时书屋,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在人脸识别系统、一键语音对讲、异地还书系统的支持下,没有管理员也秩序井然。此外,经开区探索建立城市共享空间,扶持鼓励有体育场地、健身场所的企业、学校向辖区职工和居民开放,并且每周都有免费使用时间,只要打个电话预约或者到现场登记,就能享受到专业健身空间和健身器具。

  2019年夏天,乘着“夜经济”的东风,经开区大族广场内15家餐饮企业获得了消夏外摆资格,形成了首个“深夜食堂”街区。与此同时,经开区也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工作方案并拟于近日出台,包括“夜经济十条”措施,涉及交通、商业、夜间景观、休闲、文化体育活动等,形成以城市白领、新蓝领消费为特色的夜间消费文化。

  【场景新城】

  餐厨垃圾变盆栽肥料

  一家餐厅后厨放置着一台长方体机器,上方有一个梯形漏斗形状的开口。一位师傅按下齿轮机按钮,伴随着机器运行的“嗡嗡”声,只见漏斗中的残羹剩饭被快速粉碎,漏到机身里。上半部的分离装置将水、油和固体一分为二,固体残渣排到垃圾回收桶,水和油则流到隔油池,经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将水从池中排进污水池,二次隔油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与此同时,一台一人多高的机器正在垃圾房的角落运行着,粉碎的餐厨垃圾经过这台机器加工后,就变成了一种类似土壤的物质,且食物残渣混合后的难闻气味也消失了。 日产餐厨及生活垃圾10吨的商业综合体正在让垃圾变废为宝。依靠处理设备,各家餐厅的残羹剩饭会被快速粉碎,将水、油和固体一分为二,固体变成了有机肥料,种植出的盆栽成为商场赠送给顾客的伴手礼。

  废旧轮胎铺路

  在经海一路南段全长2.5公里的道路上,建设者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铺设一种新型橡胶沥青,这是一种把切碎的废旧轮胎搅拌到沥青混凝土中,再以环保工艺生产出的优质橡胶沥青,用它铺成的道路,噪音更低、行车更稳。这也是被誉为环保道路建设“亚洲标杆”的经开区最新铺设的高标准环保路。 2013年,经开区铺设的第一条橡胶沥青道路至今完好无损。这种道路抗风抗雪抗熔融,不易老化更结实。此举不仅解决了固体废物的处理难题,有效节约资源,还提高了道路使用寿命,这与经开区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不谋而合。

  【数说智造之城】

  2019年

  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3微克每立方米,累计下降47%

  再生水量突破1亿吨,相当于50个昆明湖

  光伏总装机容量53兆瓦,1万平方米以上具备条件的屋顶覆盖率超过80%

  累计消耗废旧轮胎超270万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0万吨,成为亚洲首个城市道路运用橡胶沥青达百万平方米的区域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城市面积超30%

  南海子公园二期、滨河公园二期和通明湖公园建成开园,依托公园新增骑行绿道22公里

  人均公园绿地28平方米/人

  解决区内62%的产业人口共计16万人的居住问题

  新增公租房3500套

  开放全域322公里道路实现自动驾驶测试

  32个社区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分类

  未来

  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以上、资源化处理率达到70%

  优质能源比重达到95%以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到70%以上

  亦庄新城每2平方公里将建一个创新家园

  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